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淘宝第一村”这样炼成

在全国门帘、布帘等同类产品的市场中,有70%的销量都源自这个村庄。
作者 | 胡坤明
题图 | 村民在体泉村物流园内分拣快递
早晨六时,德兴市新岗山镇体泉村的齐氏布艺车间便热闹起来。缝纫机“哒哒哒”转得欢,打包快递的胶带“嘶啦嘶啦”响个不停。村民周建英手脚麻利地把绣着山茶花的桌布塞进纸箱,笑着说:“这批发浙江,下午还有两单山东的老主顾催着要货呢!”
曾经的穷山村靠着电商把本土制造的布艺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成为江西“淘宝第一村”。小山村缘何闯出了大市场?

体泉村电商展示馆一角。

深山布帘闯市场
故事得从村民齐慧东说起。16年前,一场意外让他腿部落下残疾,家里还背上了不小的债务,可齐慧东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在浙江一家布艺油印企业打工时,帮同事处理电商销售,被电商平台的方便快捷所震撼,让他萌生了电商创业的念头。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淘宝电商,800元的单子利润竟然高达500元!只要有材料有客源就能干。”齐慧东回忆道。
说干就干。2016年初,齐慧东和村民齐华华、齐旺金一起创办了齐氏布艺加工厂,开起淘宝网店,从加工布帘子起步,成了村子里电商领域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刚开始,就我们几个人,齐华华负责淘宝运营,我和齐旺金负责加工厂的生产管理,白天印布,晚上打包。由于没有正规厂房,快递也不方便,生意不好做。”齐慧东感慨道。
转机出现在当年的村“两委”换届。换届后的村“两委”向上级争取150万元资金,在九都工业园区闲置地上建起4栋标准厂房,打造上饶首个村级“电商扶贫创业园”。村干部们走访企业邀请他们入驻,并推出免三年租金、协调贴息贷款、对接电商培训等优惠政策。
齐慧东成为首批搬进创业园的创业者,招工、贷款难题顺利得到解决。入驻第一年,加工厂销售额便达600万元,成功还清了外债。如今,企业已构建起设计、生产、直播、物流全产业链,日均发货2000单,带动120名村民就业。
“我们不仅在本地有加工厂和客服,而且在浙江义乌也设有客服和直播基地,那里是电商人才扎堆的宝地,信息灵、渠道宽。就这样,咱的布帘子很快闯进大市场。”齐慧东介绍说。
这些年,在齐慧东的带动下,体泉村的网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瑞吉共富工坊负责人齐丽娟曾经是位全职妈妈,受齐慧东的影响,也投身电商行业,专注于门帘、布帘、桌布等精致布艺产品制造。如今,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家庭小作坊发展成300多平方米的大厂房,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
齐清华曾是一名货车司机,每日奔波在路上,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当他看到村里不少人靠着电商发了家致了富,深受触动,于是,与两个合伙人在村里开起了加工厂,从基础的布艺制作学起,再到摸索网店运营。起初,订单寥寥,他们通过不断优化,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产品通过网店销往全国各地。

体泉村村民在布艺加工厂缝制产品。

1000多双手绣出好日子
在体泉村,“产、村、人”融合发展不是空话。村部墙上的“用工需求看板”实时更新20家布艺厂的岗位信息,按“印染工”“裁剪师”“包装工”等技能分类,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推送给村民。
“齐氏布艺”工厂里,52岁的汪仙梅和同事双脚踩着缝纫机手上忙着固定、起针、缝制忙碌而有序。作为车间技术骨干,月收入超6000元,指尖翻飞间不仅缝制出了规整的布艺产品,更缝制出了红火的日子。“以前围着灶台转,眼巴巴等老大寄钱回家,现在靠这双手也过上了好日子!”像汪仙梅这样的留守妇女村里有300余名,她们在家门口的布艺车间实现就业,既赚得了生计又能照顾家庭,把“挣钱顾家两不误”过成了日常。
95后青年齐金土则选择了另一条创业的道路。2013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在村委会工作,因为经常跟村里的电商商家打交道,逐渐萌生了创业念头。从一人兼客服和打包工,到组建团队,网店月销售额从数万元涨到30万元,年纯利润超20万元。
电商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电商人才的培养。村里会不定期举行电商培训课,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前来授课。村支部书记郑建新翻着账本介绍:“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培育青年人才,借助本村电商优势,从年轻党员、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大学生中培养出32名‘电商创客’。村里的网店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如今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就有近百家,连村口卖早点的齐婶也学会了在拼多多上卖围裙!”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如今,这个700多户的村庄,入驻20多家布艺加工厂及配套网店团队,活跃网店超1500家。电商的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2024年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新岗山镇开展电商培训。

快递跑出乡村发展加速度
村布艺产品展示馆内,2018年阿里研究院授予的“中国‘淘宝村’”牌匾,见证着小山村的蜕变起点。随着农村物流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村民用网线织就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从最初的门帘单品,逐步拓展到围裙、桌布、纸巾盒、抱枕、挂画等多类家居布艺产品,体泉村形成了围绕“家居布艺”的产品矩阵,在全国门帘、布帘等同类产品的市场中,有70%的销量都源自这个村庄。
“体泉村的快件,马上就卸完了,一会就过来!”新岗山镇快递超市主管程奎一边从货车上卸货,一边接电话。新岗山镇离市区近50公里,是德兴市最远的山区乡镇。为了让快件时效与市区同步,快递企业和乡镇末端服务点打出上门取件、集中集包、专线运输的“服务组合拳”。
“我们安排快递员到各村电商客户家收货,免去村民奔波,再在镇快递超市将收取的货物分拣打包、统一处理订单,同时开通乡镇到市区专线,确保上午收件、下午发车。”德兴市易通速递负责人张兴桃介绍。该模式提高了运营效率,节省了操作时间,运输成本降低40%,江浙沪订单基本实现次日达,还形成了规模效应。
新岗山镇党委书记曾德基说:“最早快递只到镇里,生意局限本地;现在服务延伸到村,形成以体泉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格局。”目前,全镇布艺年销售量1300万单,销售额3.5亿元,快递网络日均处理近3.6万单,客运班车载着布艺产品驶向全国乃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