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法、西、荷、德、墨,回应!
软中带硬!欧洲、墨西哥回应特朗普关税威胁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
欧洲多方对美国威胁加征关税表示强烈不满,表示欧洲不应被美威胁吓到,应减少对美依赖;墨方表示将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分歧,不会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
7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乘直升机返回华盛顿白宫。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关税大棒又挥向欧墨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的信。特朗普宣称,墨西哥未能阻止芬太尼等进入美国,在配合美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方面也做得不够;欧盟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美国出现对欧巨额贸易逆差,双方关系“远非互惠互利”。
信中措辞与过去一周发给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基本一致,包括警告对方不要对此次加税进行报复、鼓励对方企业迁入美国、如对方积极配合可能对税率进行调整等。
4月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新华社发(欧盟供图)
欧盟:必要时对等反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2日说,美国对欧盟出口产品征收30%的关税将扰乱重要的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大西洋两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欧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时对等反制。
冯德莱恩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欧盟始终寻求与美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仍然准备在8月1日之前继续努力达成协议。与此同时,欧盟将继续深化全球伙伴关系,坚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关税推高通胀,制造不确定性,阻碍经济增长。他说,欧盟将继续保持“坚定、团结”,随时准备保护自身利益,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强有力的贸易伙伴关系。
这是4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外拍摄的欧盟旗帜。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欧洲多国强烈反对
法国总统马克龙谴责特朗普的威胁言论,并呼吁欧盟“坚定捍卫欧洲利益”。他表示,法国对威胁言论“表示强烈反对”,并强调如果欧美双方未能在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欧盟将“动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加紧准备切实的反制措施”。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经济开放与贸易往来带来繁荣,不合理的关税则摧毁这一切。西班牙将继续支持欧盟委员会与美国谈判,力争在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
荷兰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表示,美国的这一威胁并非正道,令人担忧。他呼吁欧盟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争取与美国达成互利结果。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表示,美国关税将对欧洲出口企业造成沉重打击,并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她呼吁通过务实方式解决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
行业:美关税政策损人不利已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称特朗普此举“令人震惊”,并呼吁采取果断反制措施。他说,欧美已密集谈判了三个多星期,并提出了保障共同利益的建议,这时特朗普突然决定加征关税,毫无道理,缺乏诚意和应有的尊重。他呼吁立即启动对美国商品的第一轮报复性关税。
德国工业联合会管理委员会成员沃尔夫冈·尼德马克表示,特朗普的威胁对大西洋两岸的工业界来说是一个警报。他警告,将关税作为政治施压工具,将推高成本、威胁就业,并削弱欧美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一家汽车经销商店内的车辆。新华社发(张平摄)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当前欧美贸易关系面临冲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美国针对欧盟汽车行业征收的进口关税,已造成德国企业数十亿欧元的损失,且损失仍在持续扩大。她呼吁欧盟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国际与欧洲事务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丹·奥布赖恩表示,对出口美国的欧盟商品征收30%的关税将产生重大贸易破坏效应。他指出,欧盟与美国之间爆发更广泛经济冲突的风险已经上升。
德国汉堡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赛勒斯·德拉鲁比亚指出,欧盟在谈判中应采取强硬立场,因为模型显示,对欧盟加征关税给美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欧元区。他说:“特朗普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关税所造成的更高通胀、更高利率和经济放缓的影响,通常会滞后显现。而所谓的‘大而美’法案并不足以抵消这些负面效应。”
墨西哥:关税“不公平”
墨西哥联邦政府12日发布公告说,美方当天正式提出的对墨关税举措“不公平”。墨总统表示将寻求外交方式解决分歧。
公告指出,墨方已就保护企业与就业岗位展开对美谈判。墨西哥方面由经济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共安全部和能源部组成代表团,正与美方多个部门就经贸、安全、移民、边境、水资源等议题开展磋商。
这是今年3月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国家宫,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新华社发(弗朗西斯科·卡涅多摄)
墨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当天出席活动时表示,墨方寻求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分歧,同时不会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问题专家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在此前一份报告中分析说,美国新关税政策将使墨西哥出口受挫,压缩劳动力需求。墨西哥北部制造业出口区受冲击尤重,就业减少恐加剧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