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全球每三副眼镜,一副有余江基因”
“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这是曾经流传在鹰潭市余江区的一句顺口溜,也是无数余江眼镜从业者的奋斗故事。
从清嘉庆年间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AI+AR智能眼镜方兴未艾,余江眼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如今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
7月10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媒体采访团走进余江眼镜产业园,看余江眼镜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7月10日,在位于余江区眼镜产业园的Rokid产品展示厅内,采访团记者体验AR眼镜。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蕴蓉摄
“乐奇,帮我推荐一条鹰潭旅游路线。”在位于余江眼镜产业园的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旗舰店,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戴上AR眼镜,感受神奇“视界”。这是Rokid的全球第二家品牌旗舰店,将余江眼镜拉入智能AR时代。
在旗舰店里,Rokid创始人祝铭明的出现,瞬间点燃了记者们的热情,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
“智能眼镜已经是挡不住的趋势。”说起智能眼镜的未来,祝铭明信心满满。他认为,目前,智能眼镜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将会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祝铭明介绍,传统眼镜行业的竞争门槛相对较低,在科技深刻变革的今天,偏向传统发展模式的余江区,发展优势正逐渐减弱。目前,Rokid与余江区已经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余江区建设眼镜生产基地,推动AR智能眼镜与传统眼镜产业深度融合,为余江眼镜产业注入新势能。
“余江有几万人从事眼镜行业,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品牌的影响力和产业协同。”祝铭明说,他希望通过投资余江,给余江眼镜产业带来一些新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上下游企业聚合。
近年来,余江区坚持产业聚链、招引补链、品牌强链,推动余江眼镜产业从“质变”到“裂变”,雅视集团、恒发光学、晶威眼镜、万成光学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了原材料、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以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紧密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60余家,成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承接地。
2017年底,李少强将公司从浙江省温州市迁至余江区,成立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次年4月正式投产。“这里区位优势好,营商环境好,产业配套好。不出园区,就能找到整副眼镜制作的配件和环节,大大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李少强说,今年4月,公司二期厂房正式投产,每天可生产标准镜片50万副。
余江眼镜产业的发展史,正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2024年,余江眼镜产业园实现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8.22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每三副眼镜,一副有余江基因”的产业传奇。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