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拓荒记:看这座小城如何“征服天空”
面积小、人口少,资源禀赋不足
却能在发展的大浪潮中实现突破
闯出一条新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小城?
从垦荒创业到云端拓荒
看看共青城如何“征服天空”
↓↓↓
01
来共青城,把你的朋友圈定位到高空300米
在空中300米高度欣赏成片油菜花,是什么感受?
近日,“低空赏花”成为共青城文旅新热点,催生出了消费新场景。来自上饶的叶钰趁着天气晴好,专程来到共青城体验“空中赏花”飞行项目。“来到共青城,一定要把你们的朋友圈定位到300米高空,感受俯瞰一切的感觉。”游客们对这种新的赏花方式纷纷表示“过瘾”。

游客空中赏油菜花
开展这项“空中新业务”的负责人是“90后”小伙陆凌岳。2022年,他的团队斩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银奖。2023年,正式入驻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吸引我落户共青城市的,不仅是这里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更是当地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陆凌岳说。近年来,共青城市出台《关于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实施意见》《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产业集聚、科技引领、配套提升、应用场景等8个方面定制“黄金15条”,精准给予资金、人才、科研、平台等关键要素供给。不仅如此,共青城市还引进了江西省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江西省航空器检验检测中心落户园区,实现企业产品不出园区即可完成测试、试飞。
02
从“空中飞”到“厂里建”
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仅用16个月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环鄱阳湖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项目一期已交付使用,共青城低空经济正全面拉开……

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
日前,总投资达18.7亿元的10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共青城市,意味着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朋友圈”持续扩大,涵盖碳纤维机身材料、电机、电力推进器、航模、整机制造等上中下游产业。一个个“圈”内企业由大变强,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低空产业集群正在共青城市蓬勃发展。

近日,在江西星恒长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组装生产一批应急领域无人机产品订单,订单总额超2000万元。
03
青春之城的新质生产力宣言
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城市管理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已经深入到共青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机场
形状像莲花,实际却是一座微型机场。这就是共青城市在2024底布局的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机场,也是低空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别看这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微型机场,功能却不小。它内置的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运用多模态AI大模型技术,并且配合换电换传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检。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检500余次,采集图片一万多张,形成了从巡查、发现、反馈、处置、再反馈的事件闭环管理。
当城市的低空运用渐趋繁忙,这场空域变革的春风也悄然拂过阡陌纵横的乡野,在沃土麦浪间孕育出崭新的农业形态。

技术人员精准操控农用无人机为油菜花喷施药剂和肥料
在金湖乡五合村,成片油菜长势喜人、美不胜收。随着一阵阵旋翼轰鸣,农用无人机由技术人员精准操控,在油菜花上空来回穿梭,喷施药剂和肥料,为油菜披一层“防护衣”。“以往七八个工人要花费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利用无人机来洒药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完工,省事、省力,又省钱。”油菜花种植大户于勇忠谈起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时,竖起了大拇指。

共青城南湖机场
未来,共青城将做强无人机研发制造、场景应用、低空培训和航空器运维细分产业,构建低空培训新格局;加速建设低空智联网和空中交通运营中心,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改革新路子,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