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程”实践团:行码头故地 悟历史深意

2025-07-17 21:07 阅读
A.Z-O.Q

为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近日,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古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南安东山码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式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脉络,在古今对话中厚植家国情怀。

溯源:当码头成为“活教材”

南安东山大码头曾是古代商贸黄金枢纽,商贾如织、货物如雨。实践团将思政课堂搬到斑驳石阶与沧桑墙垣之间,让历史场景取代PPT,让脚下的古道取代课本插图,为青年学子展开一幅可触可感的“立体史书”。

实践团把思政课搬到码头

沉浸:一步一史,一石一故事

在苏区红宣讲团成员刘以纯的引导下,队员们沿古阶徐行。讲解员借《长安的荔枝》中“梅岭古道水陆联运”典故,再现当年南北物资流通与民族融合的壮阔画卷;石阶缝隙似仍回荡船鸣,墙垣之上依稀留存商号印记。队员们时而驻足聆听,时而俯身触摸,在实景中完成与历史的“零距对话”。

实践队成员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碰撞:从“旁观者”到“思考者”

现场交流环节,大家踊跃分享:“踩着先辈走过的石阶,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商旅往来的繁忙,更体会到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不易。”“书本上的‘共同体意识’,今天在脚下有了温度。”一句句感悟让抽象理论落地生根,也让团结精神在青年心中悄然萌芽。

回响:一场行走,一次精神洗礼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耦合——当历史从书页走向现实,信仰的种子便在传承中生长。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挖掘地方文化富矿,让更多青年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在“古道”之上踏出属于自己的“新程”。

作者:刘以纯 文静 杜永祥 廖林雄

摄影:黄欣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