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哨响,吹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2025-08-15 05:0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走进上饶市“E呼即办”接线大厅,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以及话务员耐心的询问声此起彼伏。大厅显示屏上,各种热线工单信息、各分中心(站)诉求分类统计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样的场景,在江西并非个例。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群众需求,强化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吹哨报到”、协调响应评价机制,积极学习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理念,涌现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构建多元哨源体系:畅通民声“最先一公里”

  “现在真的很方便,不用跑腿,通过手机就能把问题反映上去。”如今在江西,群众不用跑腿,动动手指就能反映诉求、解决难题已成为常态。

  群众的呼声就是哨声。新余市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将各类便民服务热线、网格上报、“物邻通随手拍”、建议征集等进行对接整合,打造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一条热线接诉求”。该市还组织村(社区)干部“上门问需”,社区每天有50%的工作力量下沉到小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收集和处理居民诉求。

  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营商环境诉求……在吉安市,越来越多的群众诉求通过“12345热线”推动解决。该市创新打造“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将“12345热线”嵌入“吹哨报到”协调响应评价机制,形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从受理、办理到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2024年,该市受理群众诉求52万余件次,按期办结率99.94%,群众满意率99.58%。

  为打通线上线下基层治理“双通道”,景德镇市创新推出“景快办”平台——在线上,开发“景快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程序,通过整合分析统计数据、生成报表和可视化风险趋势,为基层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在线下,整合县乡“访调诉”资源,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

  基层治理工作中,如何将哨点前移,畅通民声“最先一公里”?上饶市一方面吸纳属地法律明白人、退休法官、“五老”人员等解纷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另一方面引导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1132名新就业群体加入移动网格员队伍,打造知民情、传民意的“移动探头”,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

  创新协同应哨机制:破解治理“中梗阻”难题

  接诉即办,关键在办。都昌县在探索“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过程中,制定县级部门和乡镇公共服务事项职责清单,并划定牵头部门、协办部门。相关部门接到哨源事项后,按照清单对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再启动“派单”程序,科学落实办理部门、责任分工、目标举措、办理时限。同时,充分发挥县“吹哨办”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作用,确保吹哨、应哨全流程高效推进。

  在都昌县召开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调度推进会上,就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权属不清、移交不彻底的“哨声”进行分析研判,明确县自然资源局、县民政局、县国资中心等单位工作职责,3个应哨单位两天时间协同完成凤凰里、阳光海岸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查档、移交程序。“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指数,我们将以此次社区管理服务用房移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该县西区社区网格员谭媛媛说。

  “吹哨报到”的初衷是呼应群众诉求,但有的“吹哨”的问题,来“报到”的有关部门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针对跨领域、跨乡镇(部门)的复杂工单,上犹县通过开展“清新上犹128—接诉即办”改革,建立职责不清疑难工单快裁研判和乡镇(部门)协作机制,精准确定主办、协办单位,明确各单位权责,引导、督促乡镇(部门)打破壁垒、相互协同,推动资源、服务、力量融合共享,促进乡镇(部门)工作联动、职能协作、优势互补,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

  “比如,面对制衣厂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的疑难工单,研判小组研判由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分别按照职责共同处理,为推动标本兼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管局围绕所属领域的职责参与配合处置。又如,在处理某小区地下车库积水工单时,接诉即办平台工作人员迅速协调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归属地乡镇干部现场踏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推动问题快速解决。”上犹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

  完善评哨闭环管理:构建群众满意的治理同心圆

  走进上高县锦江镇锦惠路社区,一面贴满便笺纸的“有呼必应墙”格外醒目。“满意”“很及时”……五颜六色的便笺纸上记录着居民对社区各项办结事项的评价和回访记录。

  治理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新余市,各县(区)“吹哨报到”综合指挥中心负责对事项全流程受理、调度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并开展督查考评。该市在县区层面完善街道评议机制,建立以响应速度、专业规范、服务满意、处置有效为核心的“一哨一评”机制,将客观分数评在日常,细化打分依据。同时,提高居民满意度评价在考评中占比,把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形成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管理闭环。

  “没想到反映的情况这么快就有了回音,这样的服务让我们心里暖暖的。”“入户听诉”责任党员回访时,吉水县水南镇村民王先生连连点赞。此前,王先生通过党员干部“入户听诉”反映交通不便问题,乡镇接到诉求后迅速“吹哨”,通过“12345热线”派单至县交通运输局推动解决。吉水县突出群众评哨导向,对于涉及民生诉求的事项,由“吹哨”乡镇收集群众意见后对“应哨”部门作出综合评价,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重要依据。

  一事一评、一部门一评议……泰和县以“有哨吹、有回音、有效率”为工作主线,将乡镇、群众对吹哨事项解决的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贯穿工作全流程各环节,将评价结果作为乡镇评价县直单位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激励各职能部门担当作为。对于评价不满意或未彻底解决事项,县吹哨办还将持续督办,着力提升办哨质效。

  “过去总认为社会治理是政府的职责,如今我们人人都能参与其中,既能发声又能监督,日子越过越踏实了!”居民的感慨,源于基层治理机制的深刻转变。小小的“吹哨”成为大大的“支点”——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