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京照相馆》《东极岛》《731》等一批抗战题材的电影已经或者即将陆续上映。其中,《南京照相馆》以冷静克制的镜头和叙事,把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赫然暴露在阳光之下,在银幕上又一次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浩劫。
铭记历史,是为了呼吁和平,是为了时刻警醒国人,悲剧决不允许重演!
诡异的是,有人却打着“艺术讨论”“个人感想”的幌子,声称《南京照相馆》等电影是在进行“仇恨教育”,有的甚至编造段子、摆拍视频,进行恶意攻击。

电影《南京照相馆》片段 图源:“央视频”微信公众号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然而,时至今日,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势力颠倒黑白,日本国内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动向依然层出不穷。
比如,推动日本历史教材整体“向右转”。在日本右翼势力的长期推动下,日本教育几乎闭口不谈侵略行为,不愿承认“加害责任”,甚至将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轻描淡写地描述为“被迫应战”“南京事件”“被占领地区女性受到动员”,妄图通过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来逃避战争责任。这就导致许多日本民众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日本的战争责任,许多日本年轻人更是被成功“洗脑”。
比如,在国际舆论场广泛发动“认知战”。日本右翼分子颠倒黑白,将侵略者装扮成“受害者”,四处兜售“日本受害论”。他们不仅倒打一耙,将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歪曲为“中国挑衅”,还极力渲染宣传日本是唯一遭受过核爆的国家,但其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乃至东亚肆虐时的暴行却闭口不言,对历史的来龙去脉和日本军国主义这个源头却故意忽略。与此同时,一些居心叵测之人也在利用这些歪曲的历史观点,将其作为服务地缘政治角逐的舆论工具。
岁月无声,经历日本侵华战争诸多惨案的幸存者逐渐凋零,而日本右翼分子仍在肆意篡改历史。应当看到,在国际舆论场上,正确二战史观的声量还不够——20世纪90年代,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用《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撕开了西方的沉默,却遭遇极端势力的生命威胁。如今,当《南京照相馆》在全球上映时,却有人反诬我们“煽动仇恨”。
《南京照相馆》等电影以尊重史实的态度将历史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一些人急得跳脚。这恰恰说明,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还是太少了,捍卫历史真相、弘扬公平正义需要更多的《南京照相馆》。
有人说,我们不能总是陷入苦难沉重的历史仇恨中不能自拔。但实际上,不能自拔的是那些不肯直面历史真相的人。中国人历来讲究以和为贵,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宽善待人的民族。对待日本友好人士,我们总是把他们当作朋友,也总是以更多的善意来回应。
说到底,国人对待日本是什么样的态度,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日本政府自己。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要求我们对抗战历史进行更广泛深度的宣传和解读。那些一手否定历史,一手还反诬“仇恨教育”的套路,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