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设立“科创飞地”,江西这个开发区当起了30多家企业的“陪跑者”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董文涛报道:7月24日,记者走进吉安高新区金泰科线缆(江西省)有限公司,看到技术人员正在新厂房里调试笼绞机等设备。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专用线缆,能承受6000万次以上弯折,相关性能指数远超行业标准,产品供不应求。
金泰科线缆是吉安高新区以“合作招商”模式从深圳引进的特种线缆企业。去年7月,企业在吉安高新区刚落户,当地便按照之前协商意见,以暂时租赁的方式,迅速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场地,实现“签约即投产”。如今,企业自己建设的新厂房已经竣工,部分生产线实现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7亿元。
没有出现丝毫的“水土不服”,一落户就直接朝着满产达产的目标建设生产。金泰科线缆的快速成长,正是吉安高新区以改革激发活力的生动验证。
吉安高新区地处吉安县,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已有10个年头。园区内现有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首位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以我省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吉安高新区主动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组建江西吉泰庐陵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泰庐陵”),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主责主业,将大部分社会事务交由属地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或相关县直部门承接,实现了“瘦身强体”、轻装上阵。
招商服务部是吉泰庐陵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了项目招引等职能。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吉泰庐陵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引进了8名具有5年以上招商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以往,因为有编制‘傍身’,一些招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能力欠缺,影响了招商效果。现在,我们建立了招商引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大家提高业务能力,想办法多招商、真招商。”招商服务部工作人员曾倩倩是8名新进人才之一,她告诉记者,目前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负责人的岗位正等着业绩突出者去竞争。
入职后,曾倩倩把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客商投资需求梳理了一遍,为的就是有效对接需求、精准招引项目。前不久,她向前来考察的客商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成熟的产业生态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得到了客商积极正面的回应。
针对省外招商精准度不高、资源对接难等问题,吉安高新区聘请了一批业内资深人士担任招商顾问,以“合作招商”的模式,精准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形成了项目滚动接续落户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吉安高新区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签约总金额124.5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重点产业优强项目4个,优强项目招引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此次蹲点采访中,吉安高新区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设立的“科创飞地”,被多位采访对象津津乐道。大家口中的这块“飞地”,是当地深化改革的一项举措。
“在深圳设立‘科创飞地’,带来了什么改变?”记者问道。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科创飞地’与30余名专家形成紧密联系,让我们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资源。”吉安高新区(深圳)科创中心运营公司负责人刘坚告诉记者,中心推出了“科创陪跑”计划,精选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且有潜在扩产计划的科创企业,为其争取产业基金扶持、科创奖励、税收奖返等政策,推动企业在吉安县落地设厂。目前,吉安县已和30多家企业签订“科创陪跑”协议,促成绿洁新能源等项目在吉安高新区投资建厂。
推动“腾笼换鸟”,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开发区而言,既是工作方向,更是改革难题。在破解这个难题上,吉安高新区的做法是:做好服务员,多提供信息,多让企业自己做选择。
吉安高新区自然资源和建设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园区的一个故事:睿创(江西)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因为受市场因素影响,效益逐年下降;吉安力勤包装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形势较好,却因场地有限,生产线分布在3个工厂,物流成本一直降不下来。吉安高新区了解到两家企业的现实问题后,主动牵线搭桥、沟通对接,最终促成力勤包装完成对睿创包装的股权收购。睿创公司的一块空地被力勤公司用于建设厂房,力勤公司则将部分订单交给睿创公司生产,两家企业的烦恼在园区的积极协调下得以消除。
收回先歌音响50余亩闲置土地,用于绿洁新能源项目建设厂房;盘活联创宏声闲置土地,引入立讯技术数字能源智能制造项目……吉安高新区及时整理更新闲置土地信息,摸准在谈项目的用地需求,在满足新落户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引荐其合理使用存量土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西格玛机电项目指挥部,一张项目建设进度表显示:土地摘牌后第15天,项目便完成施工许可审批,较常规时间缩短了不少。
土地资源不断盘活,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蹲点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吉安高新区的日新月异、活力迸发。据了解,2023年以来,吉安高新区通过“腾笼换鸟”招引或推动企业增资扩产的项目达40余个,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累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约28.7亿元,增加产值约11亿元,增加就业人员约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