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娃为何难
暑假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时候,也是众多家长焦头烂额的时间:这两个月,孩子谁来带?
目前,我国双职工家庭比例较高。如果老人抽不出时间帮忙带娃,忙于工作的父母就更难办了。
送回老家,担心孩子“放养”。孩子的自制力原本就不强,老人们又往往有求必应,脱离了父母视线的他们,很容易陷入“放养”状态,比如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晚上熬夜白天睡觉,作息不规律等等。面对父母的电话监督,一些孩子嘴上说着“学了学了”,实际上作业本都没翻开过。
上兴趣班,担心“班味”过重。近日,有媒体关于暑假安排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受调查者中,42%的家长给孩子报3个兴趣班以上,近一半的家庭暑期花费超过两万元。有家长无奈调侃:“有时候给娃报班不是为了培养天才,是为了让自己能安心上班!”把孩子的暑假交给兴趣班,父母的确能少操心一些,但副作用也不小:孩子的暑假比在校时还繁忙,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上兴趣班的路上,“班味”一个比一个重。
独自在家,担心“学不好也玩不好”。对读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的大孩子,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独自在家。这样的安排,对自律程度高的孩子当然没问题,但更多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宅在家中作业敷衍、作息混乱,吃饭只能叫外卖。更让他们放心不下的,还是手机的管理问题。有网友说,以前父母回家第一件事是摸摸电视机烫不烫,现在自己做父母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摸孩子的手机热不热。

7月3日,小朋友在浙江自然博物馆里看动物标本 图源:潮新闻
钱得挣,娃也不能不管,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地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家长们也是想尽了办法。
比如,“家庭互助式”带娃。当熟悉的几户人家有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便可以开启此模式。谁家有空,就把孩子送到谁家。对于孩子来说,有同龄人陪伴,暑假就没这么孤单了;而对于家长来说,有放心的人帮忙管娃,上班也更安心。又如,带娃上班。社交媒体上,时常能刷到外卖员或快递小哥带着孩子送餐送货的新闻,这实属父母的无奈之举。企事业单位中,暑假带娃上班的也不少。
但是,这两种带娃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可靠而有闲的“带娃搭子”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整天带娃上班也非长久之计,既影响家长工作,也无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7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在杭州圣奥科创园“水上乐园”玩耍 图源:潮新闻
破解暑假带娃难题,让孩子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往小了说,这是解决一家一户的实际困难,往大了说,事关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以让年轻人群体少一些带娃的烦忧。对此,笔者认为,年轻父母固然需要努力,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和理解同样不能少。
留点时间,来一场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好,如果父母一味忙于工作,或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盲目报班,会错失许多亲子之间的美好瞬间。这两个月,不如把积攒多时的年休假请出来,或利用各种零星假日,来一场高质量陪伴。比如带孩子出去旅游,见见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陪伴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即便是一家人茶余饭后简单散散步,谈谈生活,说说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温暖又有意义的亲子互动了。
留点空间,带娃上班“两个都要”。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尽可能地利用闲置空间,为孩子创造学习、玩耍的环境,也让家里有娃的员工多一些选择,更安心地工作。在浙江等地,有些单位会在暑期专门辟出几个房间,开设针对员工子女的临时暑托班。班上不仅有玩具、书籍,还会有人陪孩子一起玩,并辅导孩子们做暑假作业。
多些选择,“团队作战”更加有效。暑假带娃难题的解决,不能仅靠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更需要形成体系、机制,共同构建“育儿责任共同体”。如在杭州,相关部门在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暑期托管服务,适龄孩子都可以参加。收费不高,不仅有老师管作业辅导,有的地方还会安排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活动。有些社区也开设了暑托班,孩子在家门口就有人管,家长接送也方便。
此外,针对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灵活就业群体子女的暑期照料需求,部分城市开设了公益托管夏令营,让孩子不用跟着父母东奔西跑。
每年暑期,带娃问题常常引发热议,其解决路径也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丰富。相信假以时日,当暑假带娃议题不再是难题,孩子们的暑假也会变得更美好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