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的问题
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的问题
近年来南昌公交不断推行响应式停靠服务,但政策基本上只服务于表面凸显出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1.由于所有线路并非是每一个站点都是响应式停靠站点,但是站台上,车内没有明确的标识提示前方停靠站点为响应式停靠站点。希望能够通过更改站牌颜色设计,和文字提示,然后其他站点通过类似于与地铁换乘小图表的红色小铃铛图表提示该线路的响应式停靠的具体站点。(例如图一)
2.车身没有统一的标识和车内没有统一的响应式停靠站点提示。全国多地在施行响应式停靠的同时会在车内(如图二)或者车内线路导向牌会标清响应式停靠站点,目前只有176/179路有这样的公示,其他响应式停靠线路是完全没有的,希望能够设计统一形象统一公示模板进行公示。同时在车前统一贴图3类型的提示告知乘客,上车请招手。现在只有150/151/235等线路通过A4纸来提示响应式停靠线路,但并为统一张贴并告诉招手停靠模式。希望能够统一模板。
3.车内的广播完全没有提示前方停靠站为响应式停靠站点,现在都是每当临近站点停靠司机才会主动的在车上咨询是否有乘客下车,非常影响司机的安全驾驶。同时依旧还是有乘客会等到站点过了才发现是响应式停靠。已经在179/243等线路上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响应式停靠线路增加安装下车铃的功能,让乘客不用喊也能让司机知道要下车。对多方都是造成影响的关系进一步的能够得到改善。
4.响应式停靠服务开始仍然会出现站站停靠无人响应站点的问题。既然推出这样的服务了,为何很多车选择不执行或者选择性的执行,是否要对响应式停靠服务,司机们的培训和站点进行更多的优化和新增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5.全市的招呼站站点应该施行响应式停靠,招呼站本来就是临时措施的便民服务,反而变成了运行效率拖垮的大问题。尤其在杭州路上,一连5-6个招呼站停靠,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乘客。司机还要按照规定逐站停靠对车辆使用的可持续性和线路运行效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6.非响应式停靠站点有多处没有线路的站点详细信息,只写了一个开往方向,例如青山南路南口站,辛家庵站,都是响应式停靠站点远郊线路的主要始发终到站点,反而没有公示出具体的线路走向,希望能够进行完善。
希望能够积极完善响应式停靠线路的各项缺点,让好的政策能够更好的吹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