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别让“老有所乐”成为空洞口号

2025-08-25 16:13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全国多地多家健身房、游泳馆、主题乐园等场所,对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设置了种种限制。有的要求签署“免责协议”,有的规定“必须有监护人陪同”,还有的直接表示“谢绝入内”。

  这些看似为了安全考虑的措施,实际上是把老年人简单归类为“高风险群体”,像一道道无形的年龄门槛,限制了老年人群体的运动热情和消费意愿,使得潜在的消费活力被压抑,与当前发展“银发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3.1亿。老年人不再只满足于基本消费,他们希望拥有更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多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积极投身运动与休闲活动。

  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发生意外的风险相对较高,商家通过“免责协议”或直接拒客以降低自身风险,似乎情有可原。但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一刀切”的服务方式,实则暴露了有关企业和单位在适老化改造、风险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上的不足。

  其次,市场供给与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之间也存在脱节。不少企业仍然将“银发经济”简单理解为养老刚需产品,对老年人在文化、体育、旅游、学习等方面的强烈需求反应迟缓,未能真正发掘这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构建对老年人友好、包容、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企业应当积极创新、勇于担当,认真研究老年消费分层和升级的趋势,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的运动器械、设施和服务,培养专业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要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把“限制”转变为“服务”,完善场所内的无障碍设施、防滑措施和紧急呼叫系统,配备具有急救资质的人员,与医疗机构建立应急机制,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风险提示。政府应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加快制定老年人消费服务相关国家标准,明确经营者的责任范围,减轻商家“怕担责”的顾虑。同时,推动智慧养老技术的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在健康监测和紧急救助方面的使用。

  “老有所乐”不应只是晚年生活的点缀,而应是幸福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要打破“老了就不中用”的旧思维,不让年龄成为限制“银发经济”的枷锁,更不让“老有所乐”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王婷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