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20年|从“水上漂”到“陆上安”:退捕渔民曹文平的渔稻欢歌
人物名片:
曹文平,1988年生,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人,都昌县盛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十年禁渔,世代捕鱼的他“洗脚上岸”,完成了从捕鱼到护鱼的蝶变,不仅担任护鱼员,还成立合作社,流转了300亩土地和60亩鱼塘,搞起了稻虾共作和四大家鱼养殖,带领退捕渔民闯新路。虽然还是“逐水而居”,但换了“身份”,端起了新“饭碗”,日子过得更有奔头。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梁振堂、周亚婧报道:8月10日清晨,太阳刚爬上山头,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的稻田里就热闹起来。3台收割机来回穿梭,谷粒“哗啦啦”落进收粮车,田野间稻香四溢。
“这边慢一点,别漏了边角。”村民曹文平一边擦汗,一边指挥着农机手,“我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这一茬能收20多万斤稻谷。”
谁能想到,5年前,曹文平还是个在鄱阳湖上撒网捕鱼的“水上漂”?
今年37岁的曹文平有近20年捕鱼经验。“爷爷、父亲和我都打鱼,三代人一条船,日子就这么过来了。”从他记事起,渔船就是流动的家。
“小时候湖里的鱼多得数不清,一网撒下去都是鱼,个头也大。那时候的鄱阳湖,简直是个聚宝盆。”全家一年四季跟着渔汛走:三四月捞虾,七八月捕鱼,冬天船靠岸人歇脚,“可后来,大鱼越来越难见了。”
2020年1月1日,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等地实施常年禁渔。“除了捕鱼没有其他特长,不知道以后可以做什么。”要放弃世代传承的手艺和以船为家的生存方式,上岸另谋出路,曹文平和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快,事情迎来了转机。
为筑牢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防护网,周溪镇发挥退捕渔民熟悉水情渔情的优势,聘请他们担任公益性岗位的护鱼员,协助渔政执法监管。曹文平和20多名护鱼员轮班巡湖,清理非法网具,配合渔政人员打击非法捕捞。
穿上巡护服,曹文平真切感受到湖区的变化——鱼多了、鸟多了,游客也多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好多了。
上岸后,靠着政府对退捕渔民的创业扶持和自己的积蓄,他流转了300亩农田和60亩鱼塘,搞稻虾共作和四大家鱼养殖,成立都昌县盛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着村里的15户退捕渔民一起干。如今,他的稻虾田和鱼塘管理有序,经营稳定。稻田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地,小龙虾为稻田清虫肥土,绿色循环,米香虾肥;人放天养的四大家鱼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去年,合作社年产值近200万元。
曹文平望着稻浪翻滚的田野,笑着说:“鄱阳湖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我们也换个方式,把这份情还回去。”
地处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的水域,全县24个乡镇中有21个乡镇沿湖。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该县9611名渔民“洗脚上岸”,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渔民转产就业率达100%。
从“靠湖吃湖”到“养湖共生”,曹文平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退捕渔民的缩影。他们告别风浪与“水上漂”,用勤劳的双手在岸上扎根,过上新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