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急着“去泡面化”,不如先把盒饭价格“平民化”

2025-08-15 10:12 阅读
极目新闻综合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广州东站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引发热议。

8月14日记者在广州东站看到,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已停售泡面,取而代之的是捞面、拌面货架。多家便利店的店员表示:泡面现在已经按要求全部下架了。

记者尝试携带自带的泡面,向站内便利店工作人员请求借用开水冲泡,被委婉拒绝。

对此,广州东站回应称: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广州东站的这一动作被解读为是此前“高铁建议不要使用方便面”的后续。2025年7月,有网友发现,12306官网提醒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引发强烈争议,当时12306 回应称,这只是提醒,铁路部门从未对旅客食用泡面做出禁止性要求。

话音刚落,广州东站就迅速下架泡面,这难免不让人揣测这是高铁“去泡面化”的开端。有网友猜测称,这会不会就是有步骤的:第一步先提醒,第二步部分站点停售,第三步全部站点停售,第四步高铁禁止吃泡面,第五步禁止带食物上车,第六步大家只能吃高铁盒饭。

如此种种,并非大家杞人忧天,因为“去泡面化”的步子确实迈得大了点,突兀了些。高铁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泡面气味太大,浓烈的气味发散会影响别的旅客,而且泡面需要开水冲泡,还有烫伤的安全隐患。但捞面、拌面同样有气味,同样需要先用热水冲泡,为何它们就能成为泡面的替代品?而且,车站不售卖泡面,但乘客自己可以带,这无非不就是给乘客添点麻烦,设点障碍,实际意义在哪?

更何况,高铁供应的盒饭和其他热餐食,同样有气味,对气味的敏感度,本身每个旅客都不一样,为什么就对泡面“一刀切”?再者,不少人在火车站便利店买泡面,并非打算上车吃,而是候车时间长用来果腹,突然停售泡面且不提供热水,无疑让这部分旅客少了一个既经济又便利的选择,这也是对旅客权益和体验的忽视,有违铁路服务的初衷。

话说回来,无论如何,泡面也绝对不是高铁上的“头号公敌”,蛮不讲理的霸座占座、随意乱伸到座位或小桌板上的臭脚、喧嚣吵闹的外放噪音和喧哗、停车时站台上弥漫的二手烟,这些问题显然更影响旅客的乘车体验。为何在这些方面,高铁方面的整治力度总显得力不从心,针对“不许吃泡面”却如此“雷厉风行”?这种“选择性治理”,无疑会加剧公众对于高铁服务的不满和质疑。

其实,公众如此关心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并不是因为大家多么爱吃泡面,多么难以割舍,主要还是因为泡面是最便宜和方便的选择。高铁上的盒饭动辄四五十元,传说中的“15元盒饭”要碰运气才能买到,而泡面的均价只有5到10元,符合大众口味,自然就成了学生、务工人员、工薪阶层的“旅途刚需”。如果高铁上吃饭真能既便宜又方便,大家又怎么会执着于泡面呢?

高铁服务若真为如期所言,是为了车厢环境和旅客体验考虑,与其急匆匆地“去泡面化”,不如顺应民意,解决高铁餐饮“平民化”的问题。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餐饮企业参与高铁供餐,降低盒饭价格,做到价廉物美,加大15 元- 25元等平价盒饭的供应力度,别动不动就玩“售罄”的套路,让旅客不至于因一顿饭而肉疼。只有在满足旅客基本饮食需求、提供合理价格餐饮选择的前提下,再来建议旅客不要吃泡面,或许大家会更愿意接受。

疾驰的列车更该载满人文关怀,服务品质的提升不能只盯着“禁止”,更要落在“供给”上。多些对不同群体需求的体察,让旅途选择更温暖包容,才能让高铁不仅风驰电掣,更让人觉得舒服贴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