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基层行丨鄱阳湖畔太极风劲——江西都昌以拳为笔书写全民健身新图景

2025-08-08 12:50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建峰、全媒体记者胡武龙报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鄱阳湖畔的都昌县东湖文化广场,身着太极服的许彩虹已经带领着百余名拳友开始了晨练。这位43岁的国家级裁判员,刚刚在7月初结束的2025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江西赛区斩获两个一等奖,此刻正以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动作诠释着太极的刚柔之美。作为九江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女运动员,她的身影成为都昌县全民健身热潮中最亮丽的风景。


  十年磨剑:从餐馆老板娘到太极冠军

  许彩虹出生于1982年,结婚成家后和丈夫在中馆镇集镇上开了一家餐饮店,2013年起在集镇广场、社区看到太极拳练习,便被其独特魅力吸引。在启蒙老师吴寿南的耐心指导下,她越学越有劲,主动挑战高难度套路,凭借“一看就会一学就灵”的悟性,逐步成长为省级赛事冠军。

  2014年江西省运会的两枚金牌,让许彩虹崭露头角。此后十年间,她先后斩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更在2025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江西赛区)暨江西省太极拳联赛上,都昌县太极拳运动员许彩虹夺得女子中年组(D组)42式太极剑一等奖、42式太极拳一等奖,排名全省第二,也是九江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女太极拳运动员。同时,许彩虹所在的都昌队夺得集体24式太极拳一等奖、集体32式太极剑一等奖。如今作为太极拳、广场舞双料国家二级裁判员,江西省太极拳教练员、健身秧歌(鼓)教练员,柔力球裁判员,都昌县太极拳协会常务理事、教练员,她的名字已成为都昌太极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日常教学中,许彩虹认真做着示范动作,不厌其烦地纠正拳友们的动作偏差,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招式,将太极文化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县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她独创“口诀记忆法”,帮助学员掌握要领。“野马分鬃要沉肩,白鹤亮翅忌耸肩”,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让零基础的老年学员也能快速入门。近五年来,她的足迹遍布都昌城乡,培养近800名拳友,其中年龄最大的学员已82岁。

  全民参与:从248人到万人太极

  都昌县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始于2013年“创都昌特色,建太极之乡”的战略决策。在县老年体协主席吴德春的推动下,这项运动从最初的248人发展到如今6000余人,队伍数量从11支激增至420支,实现了“镇镇有分会、村村有拳队”的网格化覆盖。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万人歌咏 万人太极”活动中,全县71个分会场近1.1万人同场展演,创下江西县级规模之最。2023年第三届太极文化节期间,126场次展演吸引超1.1万人次参与,围观群众达3万人,形成“百场千队万人”的壮观景象。

  作为全国首批“老年太极之乡”,都昌县通过“培训+赛事”双轮驱动提升水平。持续进行开班培训和师傅带教,网上授课与行家指教活动,仅2021年就开办培训班346期,培训8519人次。承办的九江市老运会太极拳大赛、“鄱阳湖杯”全国邀请赛、省运会太极拳大赛等高端赛事,更让都昌太极声名远播。

  文化传承:从传统武学到时代表达

  在都昌县南山风景区文化广场,62岁的孔庆华已坚持练拳10年。“太极拳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打太极后身体好多了,吃饭、睡眠都好了,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感受,折射出太极运动在都昌的独特魅力。

  都昌县将太极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在老年大学开设“太极拳”课程,更通过“太极+文旅”模式,将太极元素融入鄱阳湖生态旅游。2025年第五届太极文化节期间,徐埠镇分会场的千人展演吸引数千游客驻足,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许彩虹正在尝试将太极与现代运动科学结合的探索,让这项传统运动焕发新生。“太极拳是一门融合武学与养生的传统智慧,未来要让太极不仅是健身方式,更成为科学养生的载体。”她的设想,与健康中国战略同频共振。

  从碧波荡漾的鄱阳湖到层峦叠嶂的南山,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朝气蓬勃的少年,太极运动在都昌大地蔚然成风。正如县太极拳协会执行会长辛不凡所言:“我们不仅要擦亮‘全国老年太极之乡’的金字招牌,更要让太极成为都昌人健康生活的新时尚。”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都昌县正以拳为笔,在鄱阳湖畔书写着全民健身与文化传承的时代华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