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为快|警惕非法“校园贷”披隐形衣
2025-07-31 04:57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
付强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近日发布今年第2号预警,直指非法“校园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如今非法“校园贷”已披上隐形衣。电商分期诱惑:“月还300元轻松换手机”“零首付拿下最新平板”等网购平台广告充斥视野;熟人推荐陷阱:借贷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悄然渗透;生活场景渗透:点外卖时手机软件弹窗在鼓动“借钱点大餐”;“回租贷”新套路:诱导学生抵押手机换现金,实则收取高额服务费,逾期便以通讯录信息相威胁——这些“糖衣炮弹”精准匹配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非法“校园贷”为何屡禁不止?说白了,还是利益作祟。面对大学生年消费超8500亿元的市场,部分利欲熏心的人红了眼。违法成本太低更是关键,换个平台名称、改个业务模式,就能继续“割韭菜”。再加上一些学生金融知识欠缺,分不清年化利率和月息的区别,对着“零门槛”“免息”的诱惑就动了心,一步步掉进陷阱。
要斩断这些伸向校园的“黑手”,需要全社会打好“组合拳”。监管部门不能只划红线,更要织密法网。对电商平台的隐性分期、社交平台的熟人推荐,该下架的下架,该追责的追责;对那些帮着学生“伪造身份”贷款的机构,必须连锅端;学校也得主动作为,多搞点接地气的金融课,让学生算算“借1万元滚成10万元”的账,比贴告示管用。
话说回来,大学生也要提高警惕。看到“低息”先问三个问题:年化利率超24%吗?有隐藏手续费吗?机构有正规牌照吗?真缺钱了,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都是正经出路。遇到麻烦别硬扛,学校、媒体、家长、12378投诉热线等都是靠山。相信,当监管之网越织越密,当学子们擦亮双眼握紧钱袋,任非法“校园贷”如何乔装,终将在阳光下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