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彰显“投资于人”诚意

2025-07-30 19:42 阅读
浙江日报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人口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深,强化生育支持十分必要,其中实施育儿补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放育儿补贴”,体现出国家重视生育支持和为家庭减负的鲜明态度与实际行动。

调查发现,多数育儿家庭反映养育子女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家庭抚养幼儿的经济负担,取得积极成效。此次育儿补贴“由点到面”地铺开,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政策可持续性更强。据估算,全国每年有两千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对于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其减负效果将尤为真切。

不仅仅是真金白银的减负,首个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国家支持”所传递出的信号,也将让更多家庭重塑对生育成本的预期,感受到国家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决心。每孩每年36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在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当下,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显国家“民生为大”“投资于人”的诚意,背后所传递的生育友好的价值导向,将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生育成为更多家庭的主动选择。

当然,生育问题涉及千头万绪,没有哪一项单独的政策是“万能钥匙”。除了经济压力,子女托育、住房保障、教育成本等也是育儿家庭关心关切的重点。让更多人想生、敢生、能生,除了把育儿补贴这一百姓拍手称快的惠民举措落实好,还要在完善托育支持、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探索税收减免、住房支持、职场友好等方面推出综合施策,推动形成生育友好的长效激励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

总之,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瞄准生育痛点、堵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更多精细、温暖举措回应多元生育关切,才能真正为生育减负、为幸福加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