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束江西烟花何以艳惊国际赛场

这束江西烟花何以艳惊国际赛场
7月12日,在第十三届岘港国际烟花节总决赛现场,当最后一道名为“海天一色”的焰火在天际线完美交融,看台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惊叹。
来自江西上栗的洋沣艺术焰火燃放有限公司,以“璀璨岘港、明日之城”为主题,用极具意境的“锦上添花”等创意图景,配合突破性的音乐融合设计,征服全球评委与观众,一举夺得冠军。
这不仅打破了欧美队伍对该赛事长达十年的垄断,更成为上栗花炮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璀璨绽放的炫丽表达。

千年花火的传承密码
“上栗花炮的根,深扎在近1400年的文化土壤里。”在上栗博物馆,省级非遗传承人、金坪烟花创始人秦斌武凝视着李畋画像,仿佛与爆竹祖师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匠人,如今常握着一双双小手在纸筒中填入环保火药——将千年技艺“种”进下一代的心田,是他最珍视的使命。“要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秦斌武的不定期非遗研学课,已成为上栗中小学生最期待的课堂。
“80后”曾纪苏,通过拜师学艺和摸爬滚打,数年时间便从行业“小白”晋升为该县头部花炮企业技术总监,其领衔设计的“稻穗烟花”,因完美呈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而火爆全网。在上栗,接过技艺“接力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当车辆驶出上莲高速上栗出口,高达15米的李畋持爆竹雕塑直指苍穹。该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机融入花炮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李畋公园、大地红广场、花炮交易展示中心等一批地标建筑和文化景观设施,让花炮文化成为当地人的精神符号。
如今,花炮文化博览园已成为大型焰火秀的固定舞台,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千年文化在此可触可感,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产业涅槃的政策引擎
洋沣艺术焰火夺冠背后,是一场历时数年的产业革命。
“没有集中区建设,就没有今天的国际竞争力。”在其母公司展厅,负责人彭波凝视着墙上名目繁多的奖励证书感慨道。这背后,得益于企业加速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燃放、物流运输及黑火药原材料供应于一体的产业版图。
2021年,应急管理部批复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总体方案,上栗县迅速打出组合拳,编制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上栗县推进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花炮十条’是一个支持力度空前的‘政策包’,通过设立花炮产业发展基金,从市场开拓到科技创新全链条扶持企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始终把‘扶优汰劣’作为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标行业管理要求,全面提速企业标准化改造步伐。”上栗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说。
集中区建设以来,上栗县秉承“引导退出一批、依法关停一批”理念,淘汰“小、散、弱”企业349家。
在上栗县家鹏出口花炮厂,88米长的智能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过去这条线上需要30名工人接触裸药,现在只需2名操作员。”该厂负责人柳堂炎介绍。这样的自动化示范线在上栗已有62条,48家示范企业带动全县1.1级裸药工序机械化率达80%。
产业格局在重组中焕新。全县188家生产企业中,规上企业达133家,较2021年增长62.2%。金坪烟花自主研发的ERP管理系统,实现订单、物料、生产进度全流程数据化管理,有效遏制“三超一改”等行业顽疾。

科技织就的安全之网
烟花绽放的绚烂,源于对安全底线的坚守。
在上栗县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跳动着全县花炮企业的实时数据。“投入7000万元建成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烟花爆竹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是我们的安全之眼。”值班人员轻点鼠标,某厂区温湿度、静电值等参数清晰可见。
当屏幕上突然弹出湿度异常警报,值班人员立即启动远程喊话:“3号工房湿度低于标准值,请立即开启喷雾系统!”几乎同时,厂区自动喷雾装置应声启动。自运行以来,该系统已发出预警13万条,企业负责人通过手机App就能掌握全厂安全动态。
本质安全的提升深植于生产一线,技术革新是关键支撑。在江丰花炮智能化车间,协作码垛机器人将烟花模压坨精准提升至自动化流水线,随即自动完成装填黑火药、检测、压紧纸片、塞入内筒、二次压紧纸片及检测等关键步骤,最终由机器人将成品码放至指定区域。当前,全县已新增各类自动化设备1000余台,将原本依赖人工作业的高危工序风险系数降至最低,从源头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筑牢本质安全基础。
同时,通过推动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励全员参与风险防控。今年5月,该县金坪烟花安保人员敏锐察觉并成功阻止一名精神病患者闯入核心生产区,避免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企业依据该奖励制度给予其2万元奖励。
安全监管机制完成智慧升级。“‘四查’机制形成闭环。”应急管理干部展示手机里的“智慧安查”小程序。企业自查、乡镇巡查、县局抽查、领导督查的四级监管网络,配合2万个高清监控点位,实现全流程无死角覆盖。

创新裂变的文化出海
“这不是普通烟花,是能讲中国故事的文化载体。”洋沣艺术焰火总设计师张祖泉展开岘港夺冠的“锦上添花”等设计稿。这种艺术突破源于深厚的创新土壤。
在萍乡上栗焰花爆竹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正在测试全自动内筒装药机。“近年来,我们成功推出微烟无硫发射药、环保开爆药、全天候烟花亮珠制作技术等基础科研成果10余个。”该中心研发科负责人介绍。
上栗县还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科创基金,定向支持花炮企业联合高校攻关核心技术。如今,“上栗花炮”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拥有有效注册商标530件、专利189件,推出了“七彩祥云”“加特林”“顺风车”“稻穗烟花”“毛主席去安源烟花网幕”等系列爆款新品烟花。
当花炮与文旅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在武功山景区,游客手持“爱情伞”烟花,在星空下体验沉浸式燃放。“以前卖产品,现在卖体验。”江丰花炮负责人曾江透露,公司去年承接100余场定制燃放活动。
这是该县创新“烟花+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除了在景区设立“烟花小屋”、打造“江丰城堡”、开发“赏烟花·品吉宴”等消费新场景外,上栗县花炮企业还主动走出去,为卡塔尔世界杯、云南火把节、贵州村超等重要节日和大型活动上演绝美的“非遗烟花+城市文化IP”烟花秀。
千年花火,何以常新?上栗的答卷写在企业安全监控屏稳定的绿光里,写在10万从业人员人均4万元年收入的账本上,更写在那朵为袁隆平院士绽放的“稻穗烟花”中。
当传统产业插上文化与科技之翼、装上安全与创新之轮,这场始于李畋的火光传奇,正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新时代的璀璨光芒。(梁欣 欧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