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能会致命?热射病知识赶紧 get!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傅梦梅、谢斌云 万 晶)今年夏天高温一波接着一波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近期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收治了热射病患者。
病例回顾
老杨(化名)平常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基础疾病,在南昌某工地工作。最近南昌持续高温,发病当天地表温度近50℃,在工地被人发现时,老杨已经昏迷不醒,被工友紧急送到我院九龙湖院区急诊科抢救,经查体发现老杨出现休克、急性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确诊为极其凶险的热射病(重型中暑)。在九龙湖院区急危重症医学科万建国主任、龚良国主任医师的现场指导下,医护团队按平常演练采取快速降温措施,辅助通气器官支持等治疗,30分钟后肛温降至39℃,2小时后肛温降至38.5℃,之后监测体温逐渐得到控制,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意识恢复清醒,目前杨大爷已拔除气管导管,停呼吸机,脏器功能逐步恢复,未遗留任何并发症。同样,我院东湖院区急危重症医学科也收治了一名经典型热射病患者,患者晚上在家休息时被家人发现意识昏迷,紧急送到我院抢救,入院时体温高达42℃,心、脑、肝、肾等功能衰竭。我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启动救治流程,通过快速降温、亚低温脑保护、气道保护与呼吸支持、对症支持等措施,1小时内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器官功能恢复后出院,但是留下神经损伤后遗症,需要继续接受高压氧等康复治疗。
三伏天即将到来高温无小事热射能致命!热射病需要引起警惕那么,到底什么是热射病?怎么识别,又要怎么预防呢?
01
热射病是什么热射病是因高温引发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热量过度蓄积的致命性疾病。其最显著特征在于病程进展迅猛:患者可能从轻度中暑迅速发展为致命性热射病,全程仅需数小时。典型症状包括意识障碍、抽搐、汗闭及高热,若未获及时救治,将引发不可逆的器官损伤乃至死亡。 热射病主要分为两类: 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 经典型热射病:好发于体温调节能力衰退的老年群体、慢性病患者及体质虚弱者。
02
不一定暴晒才会得热射病很多人认为,中暑仅仅和温度高有关系,其实不然。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当空气湿度达到80%至90%时,汗液很难散发,此时哪怕空气温度只有32℃左右,人体也会感觉到不适。当相对湿度下降到30%的时候,人体的耐高温能力甚至可以达到38至39℃。此外,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所处的通风环境越好,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也会越高。另外,个人体质、阳光直射、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人体热量散发多少,身体调节机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产生影响。千万不要走进一个误区,不是只有长期在大太阳下曝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患有热射病,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
03
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劳力型人群防护要点(如建筑工人、运动员): 1.避开正午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作业。 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小时补充500-1000毫升水分。 3.穿戴透气衣物并佩戴遮阳帽。 经典型人群防护要点(如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凉爽,合理使用空调及风扇。 2. 避免单独外出活动。 3. 家属需定期监测体温及意识状态,确保及时干预。
04
应急处置流程1. 出现乏力、头晕、皮肤灼热等先兆症状时,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2. 解除多余衣物,用冷水或湿毛巾冷敷额头、腋下等散热部位。 3. 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单纯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4. 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严禁自行处置。 需特别澄清的认知误区:大量出汗非但无法预防热射病,反而会加剧脱水风险。高温环境中忽视身体预警信号持续高强度作业极其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