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神、拖拉、丢三落四?警惕专注力不足的警示信号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洪 燕)上课走神、小动作不断,写作业拖拉磨蹭,做事丢三落四,老师反馈“聪明但不用心”。这可能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
什么是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其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是大脑筛选、处理信息的基础功能。专注力由大脑前额叶主导,就像孩子大脑的“探照灯”和“指挥官”。它可以帮孩子主动“聚焦目标”“屏蔽干扰、“维持状态”,并“灵活切换任务”。聚焦目标在书本的内容、屏蔽掉窗外的噪声干扰、维持状态保持20分钟写作业不分心。
专注力时长与年龄直接相关,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是不一样的。如 5~6岁的孩子:约10-15分钟,7~10岁:约15-20分钟,10~12岁:约25-30分钟,12岁以上:则可持续30分钟以上。当然经过训练的成年人专注力就可以更久了。
专注力不好有哪些表现?
对孩子而言,专注力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如上文的做作业拖拉磨蹭,上课走神、做事丢三落四等,有的甚至造成孩子明显学习困难。专注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情绪方面,如孩子不能专注倾听,难以准确理解同伴意图如玩笑或嘲讽,不能听清游戏指令,不遵守规则,从而影响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孩子情绪问题不断,给孩子生活学习都造成很大困扰。
什么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生理方面:孩子缺铁贫血,铅过量或中毒,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等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神经发育性疾病若孩子专注力远低于同龄水平,并伴随学习困难或情绪失控,需警惕一些神经发育性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多动症),孩子表现为控制不住的走神(专注力差)和/或不分场合的多动等症状。孤独症谱系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单向集中,比如孩子可以专注力看自己的书但上课完全不听讲,明显切换困难,同时社交互动中眼神接触少,难以维持共同注意。学习障碍如孩子阅读障碍,书写困难,但智力正常,在兴趣活动中专注力可能正常但在学习任务时专注力差。智力问题,表现为认知不足,信息处理慢,整体的注意广度很窄,专注不到他人讲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或者动机不足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社会环境如家长频繁打断孩子,环境嘈杂,教养方式或者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等。
怎样呵护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可以训练及提升的,家长在家可以如下做:优化环境,避免过于嘈杂学习区仅放置必需品,移除玩具、零食等干扰物;避免过度包办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尝试,在孩子求助前,先观察,给予他思考和试错的空间和时间;规律作息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规律运动;管理好电子屏幕时间设定规则,选择优质内容,多安排线下互动和自由玩耍;避免过度负面评价及压力传递避免经常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专心”“这么简单都做不好”;避免在孩子学习时制造紧张高压的气氛(如不停看表、叹气),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反而更难专注;有趣的训练感统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等。感统训练:写作业前,让孩子进行5-10分钟的“本体觉输入活动”,如推墙、拉重物、做几个深蹲跳,帮助身体“安静”下来,更利于专注。认知功能训练:可以玩“复述句子”“数字倒背”或“卡片记忆配对”游戏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执行功能训练:孩子写作业特别磨蹭,尝试执行功能训练中的“番茄钟工作法”。和孩子约定专注工作15-20分钟(番茄时间),然后休息5分钟,开始时时间可以短一些,比如坚持10分钟,逐渐延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