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传承到安全教育!江西科技学院实践队把课堂搬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025-07-18 09:57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化先报道: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上犹县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如火如荼开展的活动热情。江西科技学院“门匾三韵”实践队的到来,为这片土地注入了青春活力,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犹兴社区实践站内,一场红色手工盛宴正在进行。绿色卡纸在孩子们手中上下翻飞,他们紧盯着手中未成型的红军帽,眉头微蹙,那股认真劲儿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红军帽可不能折歪啦,这是红军叔叔们英勇的象征!”实践队员纠正,并安抚着孩子们急切的心。不一会儿,一顶顶红军帽跃然手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上,小胸脯挺得笔直,仿佛自己瞬间化身成了小红军,眼神中满是骄傲。在一旁的手抄报创作区,五彩画笔在白纸上舞动,天安门、红旗、五角星……在孩子们的笔下渐渐清晰,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完成作品的孩子,举着自己的手抄报,在实践队员的镜头前,绽放出纯真灿烂的笑容,那画面,比窗外的阳光还要耀眼。

▲实践队引导孩子们跳防溺水手势舞。

而在非遗课堂上,客家门匾的奥秘正徐徐揭开。“孩子们,看这块‘义门传家’的门匾,背后是一个家族忠义传承的故事……”实践队成员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孩子们眼睛瞪得溜圆,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细节。“我知道,忠义就是要做勇敢正义的事!”一个小男孩激动地站起来抢答。互动环节中,小手如林,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所知道的门匾故事,课堂气氛热烈非凡。这一刻,古老的客家门匾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

▲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小军帽。

与此同时,梅水乡园村村实践站里,欢快的音乐声响起,防溺水手势舞教学正在开展。实践队成员一边示范,一边大声喊着节拍:“大家跟着我,抬手,转身,动作再有力点!”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脸上洋溢着专注与认真。“学会这个手势舞,我们就知道怎么预防溺水啦,能保护自己!”一个小女孩挥舞着小手,自信满满地说道。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安全知识不再枯燥,深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从红色传承到非遗探秘,再到安全教育,江西科技学院“门匾三韵”实践队用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活动,在上犹县编织出一幅多彩的传承画卷。在这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红色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图片由郑晴尹、陈伽乐、姚美君、付文杰拍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