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江西在行动 | 探真求实 攻坚克难——庐山古海会寺石刻群文物“四普”纪实
古海会寺石刻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庐山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群,位于两座高耸的山峰中间,地势陡峭,没有路径可寻,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文物普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庐山市普查队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绳索为笔、以科技为墨,在陡峭崖壁间展开一场文物守护行动,全面掌握了该石刻群的特征、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时值初冬,普查队员面对极其复杂的地形和寒冷天气等不利因素,他们不畏寒冷一路翻山越岭,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中徒步进行文物点找寻工作,期间历经不少波折。起初,普查队员从庐山马尾水景区进行徒步登山,历经1个小时后发现方向有误,后被迫下山改从归元寺旁山脚徒步行进。行进过程中,普查队员跨越“四道水”,翻过多重山,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坡下时发现已迷路。于是,普查队员用无人机在空中寻找位置,及时纠正行进方向,而后大家又往回走,此时身处荒芜的竹林对前进造成了不小的考验。前往文物点的路途中,除了寒冷的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长时间的跋涉对体能的消耗,碰头摔跤以及被荆棘划伤是常有的事,普查队员坚定必胜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大山深处成功找到文物。普查队员从早晨7点多出发,完成文保单位拍摄、定位打点、周边清理、采集信息等相关工作后已太阳落山。
古海会寺石刻群主要分布在古海会寺遗址上方一块高约4米的三角形巨石上,分别刻有“海会寺”“时唐证圣元年乙未岁”“嗣祖比丘”“本宗开山”“刘本瑞公喜施十石”等,巨石背面有乾隆戊午年书刻的七绝诗句,邻近巨石上有明崇祯年间的一篇石刻。石刻群中“时唐证圣元年乙未岁”是庐山目前最早有确切纪年的摩崖石刻,价值较高。
此次实地调查不仅让古海会寺石刻群得以重见天日,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更重要的是,普查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普查任务。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值得称赞,为全市文物普查工作树立了榜样,在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征程中,书写着永不褪色的坚守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