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江西在行动 | “幸福圆桌会” 话出西湖区文物普查新实践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南昌市西湖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品牌“幸福圆桌会”巧妙融入四普工作之中,开启了文物普查工作的新实践。
创新形式 搭建沟通“连心桥”
在文物普查过程中,部分文物建筑由于历史变迁、产权复杂等原因,难以进入进行细致测绘,工作人员时常遭遇“闭门羹”。面对这些棘手的难题,西湖区借助“幸福圆桌会”这一独特的协调机制,为文物保护工作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径。2024年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幸福圆桌会”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举行。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文物普查员、居民代表以及街道和社区干部等10余人围坐在一起,没有身份的门槛,没有发言的限制,大家畅所欲言,提问题、说建议。通过“幸福圆桌会”的协调推进,许多普查中的小问题不断迎刃而解。居民们对文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也在频繁交流中逐步提高,主动配合普查和文物修缮工作。
搜集线索 助力普查“加速跑”
“幸福圆桌会”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更为文物普查部门收集线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认定文物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房屋产权?”“80年代之前建的老房子算文物吗?”……在会上,针对居民的提问,普查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拉近了文物普查知识与群众的距离。居民们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老物件”,意识到老房子、古井等都有可能是珍贵的文物。西湖区还借助“幸福圆桌会”进行文物普查宣传、搜集文物线索,从一次次看似简单随意的座谈中,三普文物的信息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源源不断的文物线索通过集思广益的“全民智慧”得以持续提供,为全区文物普查安上了助力引擎。
多措并举 守护文物“生命线”
今年3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西湖区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幸福圆桌会”这一平台,详细解读新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款,通过实际案例让居民了解破坏文物的法律后果以及依法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同时,西湖区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径,鼓励居民提出建议,以此提升大家的参与度和幸福感。“通过‘幸福圆桌会’我们得知,身边好多文物经前期修缮后,正在推进串联活化打造休闲及旅游片区。我们平时一直在关注,很高兴能继续加入文物普查和保护的队伍中来。”南浦街道居民刘大爷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南昌市西湖区以创新的方式、务实的态度,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幸福圆桌会”这一举措,如同在普查队员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成功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普查模式,让文物普查从一项政府主导的任务转变为全民参与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