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薪承红土 数智永新”实践团:探寻舌尖上的非遗 赓续红色血脉

2025-07-17 10:09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夏天、雷婧、熊健、陈智馨)近日,江西财经大学“薪承红土 数智永新”实践团前往永新县澧田镇,寻觅舌尖上的非遗——“和子四珍”,调研当地酱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实践团来到探访的第一站——枧田村。刚踏入村子,大家便被庭院中晒酱的景象所吸引。枧田村大力推行“庭院经济”,每年的7月到10月,农户们大量制作酱姜、酱萝卜、陈皮、蜜茄,并在自家庭院中晾晒。一排排酱制品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在枧田村党支部书记的邀请下,实践团走进一位农户的庭院中。两位老奶奶正忙碌着,“这制酱啊,可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她们向队员们介绍,“晒酱最看老天爷脸色,把日头晒足了,这酱萝卜才能攒足精气神,吃起来才有那股子醇厚的香”。采访过后,大家纷纷拿起铲子、竹筐参与到劳动之中。

  离开农户家中,实践团前往西陂村,参观当地合作社式经营的制酱工厂。与枧田村传统的庭院制酱不同,这里的制酱融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法与管理模式。西陂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合作社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推开枧田村史馆的木门,浓浓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实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实践团前往草市坳战斗纪念碑。纪念碑庄严肃穆地矗立在那里。队员熊健为大家讲解草市坳战斗的英勇历程,当年战士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队员们站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致敬,深刻地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实践团转战双江村,到访当地的蚕桑产业基地。进入基地,连片的桑田郁郁葱葱,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基地负责人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小范围试种,到如今累计拉动就业数百人,每一步都凝聚着政府和村民们的努力。大家认真倾听,时而提问,详细了解蚕桑产业如何带动村民增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队员钱嘉琪感慨道,“这乡村特色产业真是帮村子发展的好路子,我们年轻人也该扎到地里,帮着把产业做更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