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变身“护豚员” “天使家园”水净鱼欢
清晨,在扬子洲镇渔业村赣江江湾一段长约2公里、宽约200米的水域,几道灰黑色的身影轻盈跃出水面,划出优美弧线,溅起晶莹水花——那是被称作“微笑天使”的江豚在追逐嬉戏。据了解,这片水域已吸引15头江豚安家落户,“江豚湾”的美名不胫而走。

江豚跃出水面
江畔晨巡
渔民转身 守护“天使”
天刚蒙蒙亮,赣江岸线生态长廊已有人影晃动。他们是曾经的渔民,如今的身份是“护豚员”。老李紧了紧袖口,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江面。“看!那边又冒头了,一家子呢!”他指着远处兴奋地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盯这片江豚最爱的水域,劝阻、驱赶非法垂钓和偷偷布网的人。
“以前靠水吃水,现在靠水护水。”老李边走边说,脚步踏在湿润的沙滩上。今年以来,像老李这样的护豚员们已累计清缴三副非法渔网,劝离了四十多人次的违规垂钓者。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巡护脚步,丈量着责任,为江豚守住一方宁静水域。
精准护“豚”
政策护航 修复家园
如何让江豚的“微笑”持续绽放?东湖区打出了系统保护“组合拳”。区里专门成立了江豚保护领导小组,出台了专门的保护管理规定,重点对赣江洲头、边滩等江豚偏爱的浅水繁育场进行专项保护和生态修复。
资金保障也紧紧跟上。每年15万元的专项资金,确保了江豚活动区域的常态化保洁,垃圾杂物及时清理。同时,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也在大力推进。这一系列精准措施,不仅筑牢了江豚保护的“前沿哨所”,更让“微笑天使”成为东湖生态魅力的闪亮名片。
课堂内外
播撒种子 点燃热情
“老师,江豚为什么看起来总是在笑呀?”在红星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好奇地提问,开启了一堂生动的“保护江豚”主题课。环保志愿者们定期走进校园,用图片、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江豚、关爱江豚、保护母亲河赣江。
这些课堂上的“小火花”,正点燃着更广泛的保护热情。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带动家庭参与。与此同时,各类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也在社区、广场频繁开展,“呵护江豚,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理念,如同春风般吹遍赣鄱大地,不断凝聚着社会共识。
以鱼养水
生态修复 活力重现
自2023年起,一场场以“鱼”为核心的生态修复行动在赣江渔业村段持续上演。区政府与扬子洲镇联动,依托“江豚保护区域增殖放流”洪城红公益项目等载体,先后组织了5次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近1000万尾青、草、鲢、鳙等鱼苗欢腾入水,一场旨在“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的生态治理实践成效显著。
如今,赣江水域的渔业资源日益丰富,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江豚提供了充足“口粮”。水净、鱼欢、豚乐的良性生态循环正在形成,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刘文 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 汤亚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