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AI“换装”军装警服?玩梗搞怪别过了头
“这辈子没机会真入伍,先整个‘电子军装’过把瘾”“AI一键让我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圆了我儿时梦”“体验一下穿上警服抓人的样子,帅气吗”……
近期,AI生成的“军装照”“警察抓人照”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用户上传照片即可轻松“变身”。有些照片还会配上坦克车、阅兵场等背景,看上去英姿飒爽,还有不少人发布教学视频。类似的,“一键生成警察抓人”特效也广受欢迎。有用户设定如“因酒量差被带走”“因打麻将赌博被抓”等戏谑或虚构的案情,生成自己被抓捕的图片或视频。
当短视频里叼着香烟的“军官”勾肩搭背,当“警察”以“酒量差”为由上演抓捕戏码,这类以AI换装技术炮制的“电子军装”“电子警服”内容,在流量狂欢中悄然越过了红线。它们看似是满足普通人“制服梦”的无害娱乐,实则正以轻佻的针尖刺穿着国家威严的神圣符号。
军装与警服,从来不是普通的职业制服。肩章与徽章承载的,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与守护人民安宁的如山重托。每一道纹饰都凝结着热血与牺牲,每一枚徽章都象征着国家机器的尊严与公信。军容风纪有着严苛至毫米级的规定,警服着装亦有明确法律约束。这些规范背后,是对职业信仰的守护,更是对人民情感的尊重。而当AI技术被用来随意拼接军衔、戏仿执法场景,甚至让“军人”与烟酒为伍、“警察”沦为闹剧主角时,损害的远非个人形象,而是公众对守护者群体的集体信任与敬意。制服的神圣光环,岂容技术滤镜消解?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电子换装”闹剧潜藏着法律与社会风险的双重漩涡。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生成“制服照”,已踏入侵犯肖像权的灰色地带;虚构“警察执法”情节,则可能误导公众对真实执法程序的认知;而随意编排的军衔、警号等信息,更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冒充公职人员的可乘之机,埋下诈骗等违法行为的隐患。
技术本无善恶,但当它被用来突破道德与法律边界时,“玩笑”的借口便显得苍白无力。诚然,普通人对军警职业的向往值得珍视,以合理方式表达敬意无可厚非。但敬畏之心不能成为“恶搞”的通行证,热爱之情也不应以轻慢为表达方式。
对此,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加强识别与审核,及时清理亵渎职业尊严的内容;监管部门应划清法律红线,对恶意贬损行为亮出法律利剑;而每一位网民,更需在心中筑起尊重与敬畏的堤坝,当手指即将点下“一键换装”时,请先扪心自问:那些制服背后的牺牲与担当,真的可以成为娱乐的注脚吗?
军装与警服的千钧重量,来自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的誓言。当庄严的制服被轻佻的“电子戏服”所消解,随之坍塌的正是社会共同珍视的价值底座。“电子军装、电子警服”不是搞怪的“演出服”!
(郭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