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低空经济服务生态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战略规划加速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当前,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正从飞行器技术性能逐步转向系统性服务生态。所谓服务生态,是指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的综合服务体系,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安全保障、市场运营服务、产业配套支撑等多个方面。江西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摇篮,低空经济基础良好、前景广阔。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低空经济,亟需聚焦安全、市场、服务三大要素,建立和完善服务生态,将深厚的产业积淀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安全是低空飞行的“生命线”。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保障空域安全成为首要任务。首先要把“规矩”立起来。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空中交通管制规定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填补监管空白,为低空经济发展系好“安全带”。其次,让监管“智慧”起来。深化智能监管应用,集成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技术应用,构建天地一体的监视网络,实现低空航空器的位置跟踪、状态监视、交通咨询、飞行记录等服务,推动无感隐形的智慧监管。巩固拓展我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改革成果,提升空域动态调配与使用效率。同时,让应急“快”起来。设立区域低空应急救援中心,组建专业化救援力量,制定并细化标准处置预案,建立事故“黑匣子”解析中心,在低空航空器出现失控、坠毁等意外状况时,实现迅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市场是低空经济产业腾飞的“助推器”。激活市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资源“家底”。对我省空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制造基础、科研平台及人才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摸底、对标,绘制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对产业优劣势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助力企业唱好“主角戏”。目前,走在研发前列的不是大学和科研单位,而是头部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持本地航空巨头向低空领域拓展转型,吸引国内外领先的低空经济企业在赣设立生产基地。三是场景应用要彰显特色。发挥好我省“山水人文荟萃、红色资源丰富”的禀赋,打造串联庐山、景德镇、婺源等旅游胜地的“环鄱阳湖低空文旅生态圈”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动建立多个城市、城际、景区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运营示范航线,打造江西低空文旅新名片。
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是顺畅飞行的“加油站”。其一,维修保养要跟上。发挥航空装备配套和维修保障优势,拓展低空飞行器部件、机体、动力系统等维修业务。提供飞行器托管和租赁服务,降低低空飞行器使用门槛,提高低空飞行器使用效率与保障能力。其二,运行服务要便捷。持续升级运行服务系统,优化飞行审批、预警处置、气象保障、空管服务等功能,打造省级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空域资源动态发布机制,大幅提升用户申请和使用空域的效率。其三,人才培训要先行。整合相关高校、企业等资源,大力发展驾驶员、机务维修、空管指挥、适航审定等专业人才培训,开发地面模拟飞行、青少年飞行运动、研学科普等培训场景,不断培养生力军、扩大群众基础。
窦树珍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