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 加快推动江西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讲话为江西科学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国内区域竞争持续加剧,江西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关键窗口期。“十五五”时期,江西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把用好关键矿产资源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引爆点”,进一步抢占关键矿产的国际话语权、产业制高点。当今世界,资源争夺已从传统能源转向稀有金属,全球竞争已从资源争夺升级为供应链博弈。国际能源署(IEA)预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钴、镍、稀土元素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将急剧增长。江西有着“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亚洲锂都”之美誉,要用好这些关键矿产资源优势,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关键矿产资源招商引资、聚链成群,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关键矿产的国际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力。
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主战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十五五”时期,江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江西现代产业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链长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快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量质齐升,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细分新赛道,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链条、新的支柱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特别是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建议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纳入江西“十五五”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钢铁、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本盘”,占江西工业营收近七成,是江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转智转”,着力推进产品性能、质量优化升级,全面推广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国家标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
把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互嵌的良性循环机制,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强引擎”,着力破解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布局,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机制。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制定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工作指引,提升概念验证、技术优化、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小批量生产、性能测试等服务能力,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比如,鼓励在赣院士创新创业,努力实现江西重点产业链院士全覆盖。二是建议进一步完善省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一家银行服务一个省级重点产业链的对接机制,并将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纳入考评。同时,加快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体系,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加快构建“创业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创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着力破解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三是强化产业基金引导,推动县域根植性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江西累计培育了136个省级(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5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2.4%。其中,有众多产业集群布局在县(市),但目前县域的省级产业集群无法享受省级产业引导基金。对此,要进一步创新江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运行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县域省级产业集群给予配套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省级产业基金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尽职免责机制,适度放宽投资容亏率,推动产业基金“算大账”“算长远账”以及“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曾光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