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视频|点亮夜经济,用“乡愁”IP留客

2025-07-08 17:23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记者钟秋兰 实习生田雨蒙报道: 7月4日晚,首台“乡愁”主题旅游演艺《乡愁宜春》在宜春绿野仙踪景区正式开园首演。这是宜春“文化+景区”融合发展的又一次尝试,也是宜春从“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旅游”转变的重要一环。

01d96c87244965f4b6803521be1e2043_686b28f1a3106af255ac0db1.jpeg

以“乡愁”情感IP为核心,《乡愁宜春》以“隐士之心”“宫闱之思”“科举之荣”“仙凡之隔”“非遗之美”“青春之潮”六重乡愁在地文化为叙事主线,分为《缘起袁州·归隐》《嫦娥问月·思乡》《状元及第·回乡》《皇后沐月·望乡》《魅力宜春·祈福》五大篇章,构建了“山水疗愈+文化寻根”的游客互动体验闭环。沉浸式的体验为景区塑造了独树一帜的文化标识,也为宜春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新活力。

d81e6043feff474e1a807022bc982e08_686b28f1a3106af255ac0daf.jpeg

“‘乡愁’不是愁,是每个人对故乡的眷恋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通过‘乡愁’这个纽带,让宜春与外地游客建立情感共鸣,构建宜春特有的文化IP,形成多彩、可持续的文旅品牌。”《乡愁宜春》编剧和总导演张一一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乡愁宜春》将每天晚上常态化演出,夏季白天拆分为多个微演艺在景区各个分景点演出并与游客零距离互动。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景区借助“演艺+文旅”融合,摄制地、取景地向可持续IP转化,同步激发了区域消费活力。同时,景区自身也瞄准演艺带来的曝光度和吸引力,营造场景化、故事化新玩法,让打卡地更具内涵。

9853d405a1b3b98b50420aaf8053a743_686b28f1a3106af255ac0dad.jpeg

业内专家认为,“演艺+文旅”融合赋能,形成“IP—体验—消费”闭环,契合当下大众情绪消费、场景消费等多元化特点;与此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相关部门需要有序引导演艺出品方打造“短而不浅”的作品,激励文旅项目练好内功、做优服务,合力推动线上“流量”与线下“留量”双提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