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始终是管党治党的关键着力点。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作风建设状况备受关注,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进步,更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与长远发展。总体而言,大多数年轻干部怀揣理想、积极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工作中。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年轻干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陷入形式主义泥潭,重“痕”轻“绩”,热衷表面功夫,忽视实际成效,不能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有的沾染享乐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公务中讲排场、比阔气,背离艰苦奋斗传统;等等。这些问题阻碍年轻干部成长,损害党的形象,若不及时遏制,将削弱干部队伍战斗力,甚至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年轻干部作风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从自身看,部分干部入党时间短,党性锻炼不足,面对复杂社会环境和多元思潮冲击,容易在利益诱惑下动摇初心、忘却宗旨。与此同时,他们社会阅历浅,对不良风气辨别力和警惕性有所欠缺,在社交中难以分辨正常交往与“围猎”行为,逐渐在“面子文化”“圈子文化”中迷失。从外部环境看,监督管理存在短板,一些单位对年轻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监督方式较为单一,且多以事后监督为主,制度执行存在打折扣现象,难以有效预防和纠正问题。凡此种种,都是阻碍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隐形隐患。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解决年轻干部作风问题,亟须牢牢抓住强化党性教育这个关键,督促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此外,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年轻干部在实地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传播模范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提升党性修养,使年轻干部在学习榜样中强化宗旨意识……多措并举引导年轻干部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党的宗旨,才能从思想根源筑牢廉洁自律根基。
增强纪律意识是淬炼年轻干部政治品格的重中之重。要引导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国法,明晰行为边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双轨学习平台,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载体,推送党纪法规微课堂、典型案例解读短视频;线下开展“纪法专题轮训班”,邀请纪检监察干部、法学专家进行深度剖析,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典型案例模拟庭审等形式,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同时,建立学纪知纪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纪法知识测试、主题研讨交流,推动年轻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树牢“纪律红线不可触碰”的底线思维,真正将纪律意识内化为政治自觉,外化为履职尽责的行动准则。
此外,需以制度建设为纲,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监督体系。一方面,为年轻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全方位加强监督,明确监督主体、细化监督内容、规范监督流程。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和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同时,保持执纪问责高压态势,对违规违纪行为依规依纪从严查处,做好案件剖析和警示教育,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堤坝。
黄志
(作者系武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