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冲刺“双过半” 江西开发区答好“三张卷”

2025-07-03 04:29 阅读
大江新闻-江南都市报原创

  春争一刻,夏抢一晌。6月以来,省长叶建春深入赣州、抚州等地的开发区进行调研,强调坚持干字当头接续拼搏,全力以赴冲刺上半年目标任务“双过半”。

  江西开发区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全力攻坚,以招商开新局、项目强动能、服务稳支撑全力冲刺“双过半”,交出产业提质、项目提速、服务提效的三张硬核答卷。

于都工业园区。

  招商引资“有方”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2025年“期中”已至,时间的发条一天紧似一天。

  6月13日,赣州高新区资本招商推介会在广州召开,规模10亿元的粤科—赣州稀金产业引导基金在会上正式发布,该基金重点投资稀土、钨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促成4家企业与赣州高新区签约合作。

  为进一步深化政企定增招商交流,6月7日至8日,“江西省与上市公司定增招商对接交流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在赣州举办。会上,南昌高新区、上饶经开区等立足各自区域特色,详细介绍了承接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区位、政策及产业优势。

  贵溪经开区实施精准招商敲门行动与存量企业挖潜,以商招商。今年1—5月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投资额151.94亿元……

  经济发展,招商先行。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经济指标方能维稳提升。今年以来,全省开发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使命奋战项目招引一线,全力以赴冲刺经济“双过半”。

  位于井冈山经开区巴斯巴新能源厂区,江西丰翼高精密五金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根据指令有序吞吐着金属原料……

  这家企业于2025年3月招引入园,签订合同,随后便立即进行厂房装修、设备进场及调试,4月18日正式投产,从签约落户井冈山经开区到首单交付仅用100天。

  作为由井冈山经开区“链主”巴斯巴引入的上游企业,江西丰翼高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以“租赁厂房+共享资源”模式嵌入巴斯巴产业链后,便获得国内头部车企2700万元的订单。

  在赣南,龙南市搭建招商公司、招商队伍和信贷融资等多个平台,将5.26亿元国有资金转化为“种子基金”,通过与省国控集团、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中信建投等机构合作设立12只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46.97亿元,形成“国资领投、社会跟投”的杠杆效应。目前,已退出基金1个,收益6345万元。

  “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这种‘资本+产业’的化学反应,正重构龙南的产业生态。”龙南经开区招商与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本招商引进落户9个项目,引导资金及投资基金累计投放23.86亿元。

  项目落地“有声”

  对于区域经济目标来说,没有项目支撑,发展就无从谈起。

  争时间、抢进度,抓重点、攻难点,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积小胜为大胜、积局部为整体、积量变为质变——我省各级开发区抢抓“黄金期”,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为进一步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盘活现有存量与市场增量,于都县组建成立于都县雩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投公司”),成为该县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投资服务主体。

  目前,工投公司共建设和管理运营标准厂房3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2亿元,开发建设了一批“区中园”“主题产业园”,如煜明光电产业园、5G智慧产业园、中金电子信息产业园、赣深光电产业园、中韩汽车电子数字产业园、梦都时尚产业园区、罗坳牛仔智造产业园等,累计融资86.44亿元,有效保障了园区厂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工投公司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一批‘链群配’项目,真正实现‘招一个项目、引一串企业、成一片产业’。”于都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做好项目招引、落地的“后半篇”文章,宜春经开区则推行“三个一”联合验收模式,为工程建设项目开辟一条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的快速发展通道。

  “一个标准”贯全程——出台《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实施办法》,将消防验收、规划条件核实、人防验收、竣工验收备案等5个事项纳入联合验收范围,发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通知单》,落实一次性告知义务,协助企业提前准备,有效避免企业多头跑、材料重复交、验收周期长等问题。

  “一支专班”跟到底——宜春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发挥牵头单位职责,组织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专班,对企业的联合验收申请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自现场验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出具联合验收意见反馈单,及时督促企业整改。截至目前,已有江西淦森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办理项目联合验收。

  “一次办结”见实效——依托宜春市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宜春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整合各部门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变“单线审查”为“同步联审、在线办理”,整合为“一件事一流程”。线上系统同步推送,线下部门联合验收,企业跑动次数压缩80%,有效推动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

  产业服务“有力”

  既抢经济指标“硬过半”,更拼服务企业、扶持产业的环境“软实力”。

  为进一步构建“链主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全链条配套”的链式发展模式,6月25日,信丰高新区举办以“开放零距离,智汇产业链”为主题的首届企业开放日活动,6家园区行业标杆企业首度集体开放,40余名园区企业代表走进生产一线、企业展厅,实地观摩产线运行,现场分享管理经验,面对面交流探讨。

  近年来,信丰高新区招揽一批电子信息头部企业——陕投能源、天能电子、景旺电子,更是在短短几年时间聚19家电子信息上市企业,2024年前规上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

  目前,信丰高新区建成并正式运行江西省首个“企业之家”,实现“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并率先在全省出台涉企行政执法“降频减扰容错修复”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搭建服务员工家园,营造人文关怀幸福港。高标准打造一“家”(高新区大族科技园区职工之家)一“站”(25℃课后关爱站)两平台助力企业员工家庭安居、生活安稳、工作安心,实现要素资源在一“家”一“站”中投放,贴心服务在一“家”一“站”中提升。

  对于园区经济发展来说,服务企业是基础,延伸产业链是关键,强化要素保障是支撑。作为龙南工业发展的排头兵,龙南经开区持续以深圳规则规制改革为标杆,以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试行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登记、税收优惠、人才认定等政策,吸引更多深圳企业“带政策入驻”。

  从首次来赣的“头回客”到一投再投的“老顾客”,龙南经开区“虹吸”初源、特莱斯光学、祥益鼎盛等30多个项目增资扩产,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加速形成——从覆铜板到智能终端,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33家,产业集聚度达96.6%。

  “今年上半年,已有2家上市公司、11家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项目选择落地经开区,1—5月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7.2亿元,其中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占比超过75%。”龙南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邱素凡 孙华春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何柳斌 图/于都工业园区提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