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可以人工“养”!看实验室里的医学新突破

2025-05-25 16:04 阅读
央视新闻

在天津“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团队,正通过细胞培养和3D打印技术,让肝脏、心脏等器官在培养皿中“生长”,为人类健康探索新路径。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团队已经能“制造”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皮肤等五种生物人工器官。目前,这些人工器官也已应用在了药物研发领域。以一款治疗急性肝衰的药物为例,科研人员正通过“人工肝脏”测试其安全性。

一款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需要经过大量实验。过去,临床前研究主要依靠动物实验,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如今,科研团队用人工器官打破了这一困局,大幅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 邓博:人工器官它从制造到药物筛选,基本上7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动物和人毕竟是有种间差异的。我们这个人工器官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更接近真实的治疗效果(药物反应)。

人工器官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更承载着救治患者的终极目标。科研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工器官的自体移植,服务更多患者。目前,他们正与临床医生合作攻克人工器官血管网络构建等技术难题。

这个科研创新是以应用为导向的 是以最终大家能够用得起、用得上为目标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