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现场|山茶花开灿若霞
“江西省赣南采茶戏剧团”即将挂牌了!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戏曲院团,从1956年建团、1998年赣南采茶剧团与赣南歌舞剧团合并重组,到2013年转型为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直至今日恢复“剧团”并升格为省级院团,七十年春华秋实,“矮子步”走出了英雄路,山茶花开出了时代风采。
采茶戏广泛流播于赣、鄂、湘、皖、闽、粤、桂,大多与赣南采茶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在人们的惯有认知中,赣南采茶戏属于“小丑当家,三脚成戏”的小剧种。20世纪50年代初赣南采茶戏进入赣州市,剧团草创之初,新文艺工作者与老艺人精诚团结,一改传统戏班的随顺民情、自由创作的编演习惯,推动编、导、演、音、舞、美、服、道、化的综合改造和整体提升。赣南采茶戏“四大金刚”“四小金刚”经过几代艺术家精心打磨,既保留了演绎家常俚俗的“三小戏”基本特色,又与时代审美相融,臻于经典。为胜任内涵深、体量大的现代戏创作任务,剧团在体系完备的灯腔、茶腔、路腔和杂调等音乐基础上探索唱腔音乐革新,在变幻莫测的扇子花、单袖筒、矮子步等程式基础上融入古典戏曲的台毯、把子、身段以实现功法技艺的扩容,在单纯的男女、美丑为特征的行当基础上,尝试多元行当服务现代戏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一时间,李宝春、赵茵、陈宾茂、华飞、张曼君、黄玉英等群星璀璨。《茶童戏主》被拍摄成电影,赣南采茶戏“三腔一调”“三奇三绝”的艺术特色在剧中得到全面展现,黄玉英饰演的二姐形象传遍大江南北。此外,《夏姑》《莲妹子》《送子当红军》等现代戏久演不衰,甚至还出现了根据巴金名著《家》改编的同名大戏,无不以开放灵动的创作思维,形成了乡土风味与时代人情交相辉映的艺术风格。
新时期以来,从三十年前《山歌情》肇始,张曼君导演引领剧种大步转型,成就了赣南采茶戏的当代品格。《山歌情》采用民谣体风格,以大场面歌舞、对歌的形式,极大释放了剧种的音乐抒情性。《山歌情》荣获中宣部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文华大奖,主演龙红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四届文华表演奖。从此,赣南采茶戏走上了“地方歌舞剧”的康庄大道。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谆谆教诲犹如指路明灯,照亮着剧团的创作之路。走进新时代,剧团创排的《八子参军》,以诗意浪漫的风格,从母子情、爱情、兄弟情等人性层面,表达对信仰的执着追随。《八子参军》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这个面临转企改制的剧团展现出惊人的创作活力,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重点院团”的设区市院团。2014年创排《永远的歌谣》,以“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苏区时期广为传唱的民谣贯穿全剧,以村长李龙槐筹粮、借粮为故事主线,歌颂了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远的歌谣》是赣南采茶戏在经历歌舞剧化后的一次综合思考,也是赣南采茶戏原本具备的歌舞特性寻找新气质的成功实践。该剧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演杨俊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弥补了赣南采茶戏22年没有梅花奖的空缺。
2019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剧团创排《一个人的长征》,其选材立意强调“以小博大”“见微知著”,以草根的奇谲命运反映大历史大民心;创作手法立足演剧立场,从原生形态生发鲜活感,回到戏曲本体唱念做打中体现人物“一根筋”的道德坚守,使得人物具备了在大背景中的镶嵌感、灵性的纵深感、灵魂的厚重感,由此彰显复归传统的提纯、全面拓进的勇气。2022年,《一个人的长征》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这是赣南采茶戏十年间第三次、三十年间第五次荣获这一奖项。主演杨俊荣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
近十年来,以杨俊为领军人物的赣南采茶戏剧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营造良好的剧种生态,倾力振兴赣南采茶戏。他们守正创新,挖掘整理传统剧目52个、传统音乐曲牌400余首,进行录音录像汇撰出版。复排传统大戏《茶童哥》,以回归传统的表演风格和新创新编的品相呈现,完成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接力。
他们致力活态传承,招录培养表演专业定向生,通过数年戏曲和文化的综合学习和量化考核,实施传统小戏和经典大戏的代际传承。杨俊还将政府奖励给他的奖金捐出,设立“赣南采茶戏演员培养基金”,每年奖励一批优秀青年演员。陈宾茂、黄玉英、潘桃桃等前辈艺术家言传身教,以“一练、二带、三推、四换班”的方式助力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他们团结统筹,整体发力,带动赣州19家专业院团,与高校联合培训现有队伍,在深圳龙岗、宁都、瑞金、龙南、定南、大余设立传帮带的演员学习所,打通教学、排练、创作、演出全流程,合力推动赣南地区戏曲人才整体成势。他们牵头联合梅州、五华、韶关、南雄、龙岩等地举办采茶戏展演,无偿为这些地方培训演员,建设辐射赣、粤、闽的采茶戏文化圈。
历尽天华成此景,他们以剧种现代意识的觉醒与践行、艺术生产与院团建设的双向奔赴,完成了采茶戏艺术的升级换代,以这个剧团艺术风格为风向标的全新的采茶戏时代就此到来。
未来已来。赣南采茶戏,还可以唱出更多现象级的好故事吗?还可以更“好看”一些吗?剧种的“朋友圈”还可以更热闹一些吗?作为江西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IP,七十年来正是一次次紧贴人民需求、呼应时代变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赣南采茶戏得以跨山越水,攀登艺术和影响力的高峰。
有这样的“赣”劲儿在,我们期待“江西省赣南采茶戏剧团”的明天——
好戏再连连!
□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