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为何扎堆,怎样科学管理孩子们的体重?

2025-05-11 16:46 阅读
新华社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小胖墩”为何扎堆?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多位专科医生来支招。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体重管理门诊医生为儿童进行体重管理指导。新华社发

肥胖问题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当前因为肥胖来就诊的家长及孩子确实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孩子因为性早熟、身高偏矮等问题来就诊,同时也发现伴有肥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治医师邓智说。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专家表示,可以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与身高比值等指标来识别。其中,BMI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若该指数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95百分位数,则属于肥胖。

“腰高比是另一个直观的指标。”邓智说,6至17岁的男生、6至9岁的女生腰高比大于0.48,10至17岁的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6,就可以认为是腹型肥胖。

浙江德清某卫生院开设儿童体重门诊,这是医护人员在登记儿童诊疗信息。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专家表示,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儿童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延续至成年。研究显示,如果儿童肥胖没有及早干预,其成年期的肥胖风险将显著增加,带来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小胖墩”与多种因素相关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专家表示,儿童青少年肥胖大多属于原发性肥胖,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膳食营养不合理、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不佳,以及心理因素等。

——膳食营养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可能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肥胖也是一种营养不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夏燕琼说,肥胖其实是能量过剩,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喜欢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往往忽略了蔬菜、水果,容易缺乏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为着力解决校园“小胖墩”等问题,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学生举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运动不足叠加生活方式不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久坐时间明显延长,用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则被严重压缩,摄入多、消耗少,热量无法及时代谢,体重自然逐渐上升;同时,一些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睡眠不规律,这些也会影响内分泌和激素代谢,久而久之就会肥胖。

——儿童肥胖常与情绪问题并存。“肥胖和情绪问题常常是共生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何伟健说,伴有情绪问题的肥胖儿童常见烦躁、脆弱无助、兴趣缺乏、自信心不足等症状,部分儿童通过进食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另一边,肥胖有可能会加剧社交孤立,加重情绪问题。

合力管好儿童体重促健康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体重管理义诊活动。新华社发

专家表示,防治儿童肥胖需要从家庭到社会综合施策,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带好头”做好体重管理。做好儿童体重管理有赖于全家人共同做好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家长要树立健康观念,带头做好体重管理,切勿认为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瘦下来,忽略肥胖背后的代谢风险。

守好青春期体重管理“这道关”。青春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肥胖可能引起脂肪堆积、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身高的发育,也极大增加了成年期代谢疾病发生的风险。

关爱肥胖儿童,加强正面引导。家长要重视改善家庭环境,加强亲子沟通,帮助孩子纾解压力、恢复自信,学校和社会应当给予充分关爱,共同努力让孩子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记者徐弘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