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瘦身强体”,江西有何“密码”?

2025-04-24 07:17 阅读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高端产业集聚地、外贸外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引擎,各级开发区对推动江西产业集聚、优化经济布局影响深远。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开发区新一轮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如何摆脱束缚“轻装上阵”,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健体强身”……近年来,江西各级开发区以先行先试的主动、敢破敢立的决心,展开了有益的探索。

  “包租公”变“大管家”

  体制顺则人才聚,机制活则动力足。改掉原有的机构冗余,让平台公司专业化、市场化,才能让开发区回归发展经济本源、焕发体制机制活力。

  “如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如何实现‘小管委会+大平台公司’发展改革模式,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龙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按照政企分离、管运分开的原则,通过资产整合,形成业务布局清晰、主体功能明确、资源集约经营、管理体制顺畅的‘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

  自建立“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以来,龙南经开区盯住问题的关键,开启三步走的“变形记”——

  强“筋骨”。通过资产注入、业务拓展、资源整合等维度全方位发力,给平台公司强筋健骨;

  强“引擎”。跳出传统运营的“窄巷”,巧借新思路、新技术与新机制,为平台公司激活“运营引擎”;

  铸“磁石”。围绕产业集群开展资本+基金招商,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目前龙南建投控股集团业务模式由单一的项目建设、土地开发、厂房租赁向园区供应链、标准厂房、园区酒店公寓、基金管理、矿产资源等业务板块转型。”龙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效满足了园区功能配套及服务,还大幅提升了平台公司盈利能力。

  “包租公”变“大管家”,龙南经开区并非个例。

  “我们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迫切需要平台公司在产业链配套、在专业运营方面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吉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张志福说。

  吉安高新区原有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不到60亿元,该区通过资产重组、矿产等优质资源注入等方式组建了新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增加了50%。

  “吉安高新区明确,亿元左右的项目,平台公司可以自主决定;特别重大的项目,平台公司才要向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研究决定。”江西吉泰庐陵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权责明确后,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优势逐渐凸显。

  如此,管委会定产业规划、给政策支持、拉外部资源、优化营商环境,给开发区“出主意、找路子”;平台公司有了更多发展资源,便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融资、资产管理、园区运营管理等市场化职能上大展拳脚。

  岗位能上能下 人员能进能出

  “进行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之后,考核与收入是挂钩的,所以干事动力更足,大家都是比着干的状态。”在九江经开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科员小丁告诉记者,虽然部门工作任务不变,岗位精简了一半,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反而提高了很多。

  伴随着开发区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开发区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也逐步进入深水区,如何合规合理地配置人员,让才能适岗成了江西各级开发区的一大考验。

  树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导向,塑造“能者多得、多劳多得”的组织文化,是江西各级开发区解决活力不足、体制不顺、动力不强等问题的重要渠道。

  “为了激发园区干事活力,我们在考核优化上做‘加法’。”安福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小年介绍,该园区实行差异化的岗位价值系数,综合考虑职能定位和岗位工作强度,重点突出招商引资等岗位,将干部职工薪酬与园区考核结果相挂钩。

  “多干事与少干事不一样,干成事与不想干事不一样,以前想‘躺平’的人,现在都干劲十足!”在园区干了十几年的员工发现,进行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后,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干部职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同时,在员额总控下,安福高新园区对人员统筹管理使用,不受身份限制,采取组织选聘、公开竞聘、社会招聘等形式,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并实行任期制和末位淘汰制。

  当前,新一轮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江西各大开发区都在深入探索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

  赣州经开区打破过去按级别定薪酬的做法,树立“以实绩论英雄、按业绩比优劣、凭贡献排高低”的用人导向,对干部年度绩效考核进行排名,建立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东乡经开区打破人事、编制、资历界限,实行组织人事管理和全员合同聘任制相结合“双轨并行”的人事管理机制,广泛吸引专业人才服务开发区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有让那些德才兼备、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人员有机会脱颖而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开发区蓬勃发展。

  剥离社会事务 让园区“轻装上阵”

  “摊子大”,发展不集中;“包袱重”,潜能未释放;“用人难”,动力不充足……伴随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急速扩张,开发区内在矛盾逐步显现,管委会承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越来越多,与相关职能部门、周边乡镇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权责不明等问题。

  如何让园区“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江西各级开发区一直致力于寻求破解之道。

  井冈山经开区通过剥离社会事务,回归开发区本位,强化主责主角主业意识。

  “过去填表格报数据占了三成精力,现在有六成时间跑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全身心都扑在项目上!”井冈山经开区招商干部汤勇干劲满满。

  2024年10月30日,“井冈山经开区社会事务剥离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彰显了该区“瘦身强体”的决心。井冈山经开区将教育、民政、农林等14类51项社会事务“打包移交”,10所公办学校划转吉安县管理,街道职能全面剥离。

  曾经困在统计报表里的干部们,如今招商、项目等岗位人员占总人数50%以上,组成16支招商突击队化身“产业猎手”,全力攻坚186个在谈项目,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一线“攻城拔寨”。

  不谋而合,新余高新区以剥离社会事务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后,该区社会事务剥离率达60%,承担经济事务人员占比由不足30%上升至70%以上。

  入企问诊、外出招商、项目攻坚……新余高新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新余高新区干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拼出发展“加速度”。

  让开发区从繁冗的社会事务中抽离出来,聚焦发展经济这一主责主业,招商最见成效——

  “去年全区签约项目10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将聚焦锂电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一季度新签约项目30个,同比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

  改革永无止境,攀登未有穷期。“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推动改革‘蓝图’变‘实景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新余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说。

  文/陶钦仪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何柳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