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超预期”是内生动力的显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超出外界预期。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创新动能的加速释放以及市场韧性的不断增强。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仍需巩固,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显现。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平均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同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实现了“开门红”。国际舆论普遍突出了增长的“超预期”,世界再次从中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5.4%的增速“出人意料”,远高于此前预测的5.1%,延续了2024年年底以来强劲增长的势头,并对外发出“乐观信号”。路透社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新闻周刊》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经济抵御贸易战的能力,超出华盛顿预期。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减税降费、专项债提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与此同时,创新对经济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增长45.4%,相应的充电桩产量增长26.3%,有效带动了工业增长。此外,随着各地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也增强了市场信心。中国经济向新向好,既是对过往成绩的总结,也在未来发展的坐标系中标注出中国经济曲线的走向和趋势。
中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现在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消费升级的契机形成巨大共振,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广阔空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假日经济”“国潮热”等新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构建外贸新格局,市场更加多元化,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下降,外贸基本盘更加稳定。
从一季度的成绩单中更应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实打实地落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上,显示出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中依然“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强大定力。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达到6.5%,超过城镇居民的增速,体现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成效;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支出显著增加,彰显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为民众提供了更加稳固的民生保障。而“民心所向”,是我们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信心的底气所在。
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稳定预期,根植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与内生动力,形成于长久的政策稳定性和向好基本面,坚定于合作共赢的发展逻辑带来的价值共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到“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中国在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本身就意味着不竭的发展动能,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乘风破浪的更多冲劲和闯劲。近日举行的消博会和广交会人气爆棚,参展企业均创下新高,这些场景都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写下生动注脚。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锻造新优势。一季度“开门红”既是政策发力的成果,更是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制度优势共同作用的必然。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航船保持着坚定的方向,也有着充足的动力——以韧性应对挑战,以开放创造机遇,必能穿越风高浪急,驶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