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实效上把红色研学品牌擦得更亮

2025-08-28 04:46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组织学生体验感悟新时代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红色研学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红色场馆,以实地考察等研学方式学习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红色研学这一创新育人实践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成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思政教育的闪亮品牌,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江西重点打造10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大力推广“重走长征路”“少年军校”“我的红色行”等实践活动;各地加大红色研学宣传力度,对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赣州市3000多名学生“红色小导游”常态化利用节假日在各红色景区开展志愿讲解活动,成为红色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等等。随着全国各地红色研学参与人数逐年增多,红色文化育人的示范效应日益凸现。然而,纵观各地的红色研学活动,在基地建设、研学课程、社会参与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表现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数量偏少,红色研学协同效应还未得到有效发挥;红色研学与学校课程融合不够紧密,研学课程设计中“游”的成分多,“研、学、育”的成分较少;研学实践的参与度还需提升;参与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的学校、第三方服务机构尚未制订相关评价标准,规范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还需完善等。针对这些短板,应在以下三方面求实效,着力将红色研学品牌擦得更亮。

  在构建联动机制上求实效,让红色研学融合发展“实起来”。一要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资源的综合作用,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校闲置校舍,围绕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布局建设一批综合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教育、文旅、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协同发力,建立和完善激励学生参加红色研学实践的相关政策。二要推进红色研学资源数字化。运用智慧教育平台、教育专网、高质量班班通等“云、网、端”信息化高速通道,推送红色研学课程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红色文化教育类的智慧教学产品及基于VR和AR技术的系列红色体验项目,重现革命历史场景,增强教育教学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红色文化。三要培育红色研学服务机构。教育部门要联合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等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激发师生和家长参与红色研学的动力,提升红色研学实践参与度。

  在建强教师队伍上求实效,让红色研学实践竞争力“强起来”。一要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严把教师选聘关,定期开展任职资格评议,严格落实退出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红色研学专职教师队伍。常态化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指导红色研学能力。二要配优兼职教师队伍。拓宽选用视野范围,建立社会讲师资源库,建立研学服务机构准入和从业人员资格机制。增设红色研学讲解班,强化遴选、培训、考核、试讲等培养环节,完善研究工作坊和“传帮带”等机制,定向培养一批红色研学“金牌讲解员”。组建宣讲团,选聘本地纪念馆讲解员、英模人物等担任兼职红色研学指导师,充实研学指导师队伍,推动师资队伍多元融合。三要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健全专兼结合、引育并举的红色研学师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让红色研学教师深刻领悟“教什么”和“怎么教”。组织研学教师开展演讲比赛和“晒课”活动,开展金牌红色研学教师推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选派年轻讲师跟岗学习,组建高质量红色研学育人团队,确保红色研学实践落地见效。

  在创新研学方式上求实效,让红色研学课程思政“活起来”。一要融入思政课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细化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讲故事的思维、故事化的设计,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近年来,江西各地在运用《红色文化》教材的同时,开发地方红色研学校本读本,如兴国县的《红色基因代代传》、于都县长征源小学的《长征》、瑞金市的《红都瑞金》和《将星璀璨》等,各有特色。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参观红色遗址、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二要丰富教育形式。组织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如讲述一批红色故事,传唱一批红色歌曲,录制一批红色思政课,发放一批红色读本,推进一次红色研学行动,评选一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等,全景式、立体式传播红色文化。开展“寻找课本里的共产党员”活动,利用思政课、历史课讲好红色党史故事,利用音乐课教唱红色歌曲,利用美术课剪纸和绘画呈现党员人物和红色场景,提升红色教育成效。三要强化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红色研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感态度、行为实践等,把红色研学实践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对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提升红色研学满意度。

  范静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